秦始皇下令親自接見小月,當兩人剛剛相望一眼時,嬴政的心仿佛被電觸及了。二人詳談之後,嬴政才意識到這是自己還在趙國做質子之時,曾經迷戀的“阿房”。小月這也才恍然大悟,不曾想,自己深愛的人搖身一變已是始皇帝!
秦始皇欲帶阿房回宮,想冊立她為妃。奈何眾位大卿嚴厲反對,指責阿房是趙國女,將來定是通敵賣國的紅顏禍水。嬴政為了阿房據理力爭,但是通情達理的阿房並不願看著嬴政為了她而自毀前程。於是她選擇了犧牲自己,一抹白綾,從此後,天人相隔。
傳聞嬴政為了懷念這個女子,才浩浩蕩蕩地打造了這座器宇軒昂的阿房宮給她。在秦始皇諸多的兒女當中,尤其寵愛秦二世胡亥。對於其生母,史書中也並沒有詳細的介紹。隻是從隻言片斷中,勉強可以猜測胡亥生母應為趙國人,並且早逝。不知道,犧牲自己為成全嬴政的阿房是不是就是胡亥的生母呢?
秦始皇後宮佳麗雲集,卻無人留下姓氏,隻能流傳到民間任我們遐想編織。曆史因為朦朧而變得神秘,又因為神秘變得誘人。真相,離我們越來越遠。或許,隻能交給想象,穿越古今,來圓我們的這個夢了。
長安是漢唐璀璨的一顆明珠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
百尺遊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
遊蜂戲蝶千門側,碧樹銀台萬種色。
複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
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
——摘自盧照鄰《長安古意》
寬敞悠長的長安大道,縱橫交錯。連接著阡陌小巷,疊如蛛網。高大俊俏的馬匹,戴著鑲嵌著珠光寶玉的馬鞍,昂首闊步地奔馳在長安城內。隨從手執金鞭,驅使著金玉步輦往來其中,穿梭在各位王孫貴胄之家。他們迎著朝日出門,卻乘著晚霞而歸。
長安的春日繁花似錦。百尺來長的蟲絲繞著粗壯的老樹,三五成群的嬌鳥在花團間嘰嘰喳喳,歡悅地歌唱著。蜂蝶翩躚,飛過滄海。碧樹銀台,萬般斑斕。在飾有玉鳳的屋簷寶頂下,做工精細的雕花窗欞,承載著合歡百年的美好。不知屋內新婚的璧人是誰?看那些氣勢巍峨的大宅門,竟然比漢皇帝的寶殿還要如日中天!街上往來的人群,無不相識。吆喝的叫賣聲,讓我不禁夢回長安。好一番車水如流馬如龍,歡聲如歌氣如虹的長安之景!
長安,在漢唐時期達到了鼎盛和繁榮。仿佛是一顆在大海裏熠熠生輝的蚌珠。可是,早在秦朝之時,它的地不過隻是長安君的封地,故而被喚作“長安”。而秦時的宮殿,並不知主人已逝。改朝換代,曆史也並未徹底遺棄這些建築。劉邦在阿房宮北側,在秦興樂宮的基礎上,重新修築了一座宮殿,喚作“長樂宮”。兩年後,未央宮建成,長安鄉改作長安城,漢室風雲正式掀開了帷幕。從此後,長安不斷壯大,成為了華夏大地上耀人眼目的奇珍異寶。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
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
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鬱金香。
片片行雲著蟬翼,纖纖初月上鴉黃。
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
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
——摘自盧照鄰《長安古意》
在長安日日笙簫作歌的青樓藝坊裏,紅粉與情郎還在深情對歌。匆匆而過的他,卻無意聽見那一首扣人心弦、撩人心魄的仙曲。細細打聽而去,隻見那女子竟是花一般的容貌,柳一般的柔軟,月一般的嬌羞,玉一般的圓潤。他對她一見傾心,相見恨晚。女子側目頷首,此等男子亦是自己所求。如今已是男兒有情女子心動,奈何情愛總是患得患失。一念可是天涯咫尺,轉念便是咫尺也天涯……
我獨自一人站在西安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感受著她厚重的曆史氣息。這裏是我母親的故鄉,一風一雨,一草一樹間,我似乎都在吮吸著如母乳般的瓊漿玉液。小時候,媽媽曾經望月思鄉地講著長安的點點滴滴。不知道在這悠悠的歲月裏,還有多少長安人,也這般低低細訴著長安的富貴花開?
唐長安,是在漢長安城南的一塊山水寶地上逐漸發展起來的。隋朝定都於此,喚作“大興”,隨後建宮殿,築皇城。李淵登基建唐之後,將大興改作“長安”。重新為長安史歌譜寫了新的華麗章節。而在這一片歌舞升平中,有個騎白馬的僧人,身影顯得格外的單薄。西域的狂風卷著黃沙,他久經風霜的袈裟在風中狂舞。恍惚間,隻覺是一隻展翅翱翔的大雁,正從東土大唐緩緩向西而去。
相傳,玄奘法師在西行取經的途中,路過一片荒蕪的大沙漠之時,迷失其中,幾日不曾飲水。頭上的毒日頭還在炙烤著大地,腳下的沙子讓他的鞋履都磨爛了好幾次。他幹涸的雙唇已經皸裂,若是再無水源,隻怕是已無力氣尋到正確的方向。恰在此時,一隻大雁低翔而過,繞在玄奘身旁。竟這樣一步一步帶領著饑渴難耐的玄奘,找到了甘甜的水源。於是,取經回長安的玄奘,為了紀念這隻佛祖菩薩化作的大雁,在藏經的大慈恩寺中修建了一座“大雁塔”。此塔現今坐落在西安的大慈恩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