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見,各行各業優秀的人往往是愛讀書的。現在我們提倡學者型的官員、學者型的企業家,其實每個行業優秀的人都是學者型的,都是愛讀書、有自學習慣的人。我非常欣賞美國民間公益事業的創始人卡耐基,他是十九世紀下半葉的鋼鐵大王,是最早富起來的人。現在美國的富翁,包括比爾·蓋茨這些人,他們做慈善事業這個傳統是卡耐基奠定的。卡耐基成為這樣的一個人絕不是偶然的。他在十三歲的時候失學,當一個小郵差,就是在那個時候,當地一個退伍上校辦了一個小小的圖書館,把自己收藏的四百冊文學名著向窮孩子們開放。卡耐基每個周末都去借書,從此愛上了讀書,而且品位很高,一開始讀的就是世界名著。他在自傳裏說:我永遠感激上校的充滿智慧的慷慨,是他培養了我對文學的愛好和品位,這是我的最寶貴的財富,即使用人類所有的錢財來和我交換,我也不願意。在我看來,這才叫閱讀改變人生。如果卡耐基僅僅是個大財主,沒有成為這樣一個精神高尚的人,那算什麼改變了人生呢。中國有句古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段子,說一個人如果僅僅行萬裏路,不讀萬卷書,他就不過是個郵差而已。講得很有道理。可是我們看看卡耐基,當年的這個小郵差自從愛上了讀書,他就不僅僅是個郵差了,他在成長為一個智者。
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和一個不愛讀書的人,他們其實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裏,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他的世界是更廣闊更豐富的。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就講過這個問題,他說人人都在生活,好像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但是實際上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隻能按照他的內心世界的限度來看世界。你心中完全沒有的東西,在外部世界裏無論多麼豐富,你都一定熟視無睹。你是一個心靈豐富的人,那你看到的世界也會是一個豐富的世界。你是一個內心貧乏的人,那你看到的世界也一定是貧乏的。有的人心中隻有功利,那麼他是看不到功利之外的東西的。那些暴富而沒有心靈追求的人,他們到了國外,無非就是購物,國外那些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他們是看不見的。
我自己感覺,讀書不但能讓人內心豐富,而且能讓人心靜。有的人說,周老師你很有定力,你很安靜。我的確是這樣的,社會上的活動我很少參加,現在講座是多了一點,但是我也比較節製,謝絕了大多數的邀請。我的時間主要用來讀書和寫作,我真的感到那是我最愉快的狀態。老是參加社會活動的話,那個心就會變得浮躁,整個人就散了,這對我那種最愉快的狀態是一個損害,所以我不願意。我覺得讀書是特別大的享受,甚至比寫作還享受,我說過寫作是一種支出,把自己的儲藏往外掏,而閱讀是純粹的收入,是在增加自己的儲藏,讓人感到很充實。你內心充實,這顆心自然會安靜。名利當然也是好東西,不是壞東西,但隻是次好的東西。如果你已經得到了最好的東西,同時你的物質生活還過得去的話,你對那個次好的東西當然就不會太在乎了。
我還感到,閱讀不但能夠讓我有一個好的心境,能夠養心,而且能夠養生。一個人生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心態不好,憂慮,苦悶,焦躁,糾結,這是最容易讓人生病的。包括癌症,癌症病人患病之前往往有一段心情憂慮的時期。所以,心態好是最重要的養生。長壽這個東西,你自己是支配不了的,我相信每個人的基本壽命是注定了的,老天已經安排好了,你特別注意的話,也延長不了多少,當然你不注意的話,可能會縮短一些。這樣你就不要太在乎了,你太在乎的話,心裏糾結,反而會不健康,會縮短。多讀點書吧,從讀書中獲得快樂,調整心態,或許可以盡你之可能長壽。你看大學者中壽星相當多,就是這個道理。我就說我的主要的養生之道就是寫作和讀書,這讓我經常有一個愉快的心態,如果沒有讀書和寫作的生活,可能我早就是一個你們看不得的老頭了。
閱讀能養心,能養生,我還要加上能養顏。一個人讀不讀書,你從他的麵容就能看出。一個人美不美不隻是外在的東西,他有個氣質,讀不讀書氣質就是不一樣,從表情、神態、風度都會顯示出來的。許多老學者老得非常美,讓你驚歎人老了還可以這樣光彩照人。
我還要加上一條:閱讀可以惠及子女。作為一名家長,如果你通過閱讀擁有活潑的智力生活和豐富的心靈生活,一定會給子女非常好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最主要的環境,父母的素質形成了家庭裏的一種精神氛圍。父母愛讀書,孩子會受到直接的熏陶。父母不讀書,要讓孩子愛讀書,實在太難。現在讓人很遺憾的是,很多父母隻知道給孩子提供物質生活,忽略了這個更加重要的精神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