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早上很早就開始騎行。
在靠近阜陽的地方吃的早點。一路行來,好多小飯店的門頭上打出的招牌是“老味道格拉條”、“老地方格拉條”,還有的幹脆就是“格拉條”三字,有點讓人摸不清頭腦,這格拉條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啊?有點好奇,老耿就買了一碗嚐嚐。
格拉條,阜陽特有的一種麵條。在阜陽“攪拌”的方言是“擱拉”,而格拉條是需要將各種作料均勻攪拌,所以就叫做“格拉條”。格拉條很硬,吃起來沒有很好的牙齒,是嚼不動的。據說,格拉條吃起來很香很辣,如果吃格拉條不放辣椒,它的味道就少了好幾分。這些,是我回合肥以後才從度娘那兒聽說的。
阜陽是安徽人口第一大市,全國五個千萬人口地級市之一。阜陽古稱潁州,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歐陽修、曾鞏、蘇軾曾在這裏為官多年。特別是歐陽修,在此當官,晚年在此養老。據說,輔佐周文王的薑太公(薑子牙)也是這裏的人。潁州西湖,曆史上曾與杭州西湖齊名,蘇軾曾在詩中將潁州西湖與杭州西湖相媲美:“大千起滅一塵裏,未覺杭穎誰雌雄。”可惜在清朝嘉慶以後,由於黃河泛濫,潁州西湖逐漸淤塞,最終被泥沙填平,昔日美景亦留在曆史中,不複再見了。
吃過早點以後,發現找不到左師傅了。出發時在免責協議上留的電話,左師傅將家裏的電話和個人的電話寫反了,一個電話打過去,是他家裏人接的,不好說分散了怕他家人著急。原來,左師傅找人縫補壞了的背包去了,結果我們吃過中飯後才重新彙合。因此,我們在阜陽耽誤了一段時間,沒有繼續在阜陽停留,就沿著105國道向著亳州前進了。
左師傅言語不多,車騎得很好,一路上,他一直騎在前麵。看著他不急不慢的蹬車,速度卻是不慢,以至於後來我不得不提醒他慢一點,還有兩位女騎友騎得比較慢呢。他自己說曾經有過兩次腦梗,平時在家對脂肪高的食物是控製的,這次在路上看見賣油條的,他就忍不住要多吃點了。
天氣太熱,中午在飯店吃飯以後,都在飯店裏休息,不想動身。結果被飯店的服務員催出來了,她說,隻有她一個人在最後收拾,她要鎖門回家去了。
天上沒有一絲雲彩。我們向北騎行,行道樹的樹蔭在路的左邊,我們隻得到馬路對麵去逆向騎行了。太陽下,碼表上顯示的溫度是40℃。騎行了一百公裏,和左師傅彙合後,就找賓館住下了,這時的時間好像才下午三點來鍾,不到四點鍾。距亳州還有四十公裏。
美美的休息了一宿,次日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匆匆地洗漱一番就出發了。早飯吃的是牛肉餅。碎的粉絲和著牛肉末,用稀軟的麵團裹起來壓成厚厚的餅,再放平鍋裏慢慢煎熟。十元錢一斤,稀飯隨便喝不要錢。遂買了半斤,就著稀飯吃,味道還不錯。當時我還拍了一段視頻,回來後找不到了,不知什麼時候被誤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