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從合肥到洛陽(二)(1 / 1)

雖然頭天騎行了120公裏,經過了一夜的休息,第二天早上起來,大家已經沒有了疲憊感。在路上遇到一個小集市,左師傅看見有賣油條的,一下子就去買了十根。結果我們看到另一家有油條和稀飯,老板娘看見左師傅手中的油條,竟然不賣給我們了,隻得另換一家吃早點。拂曉瞧見路邊有賣黃瓜的,蹲下買了好些,自己背不動了,隻得央求大山獵人老劉幫忙,我們都在笑,小心老劉偷偷吃了。

向北騎行不遠,路邊的路牌被汽車撞歪了,上麵的“正陽”兩個大字還是很清晰的。中華名關【正陽關】到了。

正陽關,自古就是淮河中遊的重要貨物集散地,距今有著2500年的曆史,有“七十二水彙正陽”之說。“舟車四達、物盛人眾”“帆船競至、商賈遝來”。全國有八個省在正陽關設有會所,有“小上海”之稱。可見當年有多麼繁華。如今的正陽關,已經繁華不再,大街上少有人行。鎮外那無邊的麥田,用金黃色映襯著天與地。隻有那高高矗立的牌坊,在無聲地講述著昔日的繁華。千年的故事,隨著淮河之水輕輕流去。

我去牌坊那拍照後趕上他們,他們在鎮派出所門前休息,順便到裏麵上洗手間。我看著空空蕩蕩的大街,感慨著世事的無常。沒有心情去看那殘存的古城門,我們徑直騎到淮河邊,從渡口乘船到對岸。對於在長江邊生活了幾十年的我來說,這淮河太窄了。我們說笑,遊泳過去也要不了多長時間的。據說,這裏馬上就要架橋了,從正陽關到對麵的回民鄉,就不用等著渡船了。

過淮河以後,就向著八裏河風景區騎去。老耿來過這兒,當時卻沒有到景區裏麵去。老耿在我們這一行人中,是年紀最大的一個,今年虛歲七十一了。在每天的騎行中,他總是騎在最後麵收隊,遇到哪輛車子有問題,他馬上就拿出工具幫助修車。他在年齡上,在行動上,都是一個大哥的模樣,所以我們都親切地喊他“耿哥”,當然,女騎友喊的聲音比我們喊的要好聽多了。耿哥呢,也是笑容伴著皺紋,布滿了整個的臉。

八裏河風景區,距潁上縣城隻有七、八公裏,國家五星級景區,有“天下第一農民公園”之稱。大門前兩邊,分別立著兩塊巨大的石碑,由烏龜馱著。一邊是介紹“千古名相管子”,另一邊好像是“管子”一文,記不清了。

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哲學家,齊國潁上人,史稱“管子”。齊桓公時為丞相,執政四十年,被稱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春秋第一相”。他因勢製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製定捕魚煮鹽之法,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

其實,管仲還有另一麵。曆史記載,在齊桓公和管仲的第一次長談中,二人談及霸業,齊桓公說:“寡人好色。”管仲答曰:“無傷。”古書中記載:“管子治齊,置女閭七百,征其夜合之資,以充國用。此即花粉錢之始也。”如此看來,妓女們該要拜管子為祖師爺了。

景區分為“錦繡中華”、“世界風光”、“碧波遊覽區”三個部分。和在其它景區遊覽一樣,我們隻是走馬觀花地隨意看了部分地方。進園伊始,在噴泉似霧似雨的水絲中穿過,迎麵而來的是綠樹娑婆、繁花似錦。人工堆砌的假山,巧奪天工。與山上金色的觀音塑像相對的,還有一尊金色的彌勒佛,在奔流飛瀉的瀑布映襯下,沁人心脾,撼人心魄。

幾人信步來到湖邊,坐在“臨風亭”裏,放眼碧波,清風拂麵,竟是不想起身離去。

離湖邊不遠,有一古井在亭中,旁立一碑,上書紅色的“古井”二字,不過井沿上卻放著一個裝塗料的鐵桶當打水的水桶,似乎有點不倫不類的感覺了。

園中還有一【白雀寺】,卻是沒有興趣進去參拜了,平姐和拂曉還在園外幫我們看著自行車呢。

在湖邊的綠蔭中,我們騎車離去,向著阜陽前進。我們在輔路上騎行,輔路比主路要低兩米多,雖然還是沒有行道樹遮陰,但路上沒有大車,沒有行人,要安全多了。

天氣比前一天熱,碼表上顯示的溫度是35℃。騎行速度慢了,休息次數多了。不由擔心起來,天氣要是再熱下去,這次洛陽之行還能繼續下去嗎?五號這天隻騎行了一百一十公裏,還沒有到阜陽就找旅館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