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登封地界,首先就是一方塔,上麵一雙合十的手掌。一麵刻著四個小字“天地之中”,兩個大字“登封”,一麵刻著唐代高僧惠能大師的四句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說起這偈子,還有一個故事。據《壇經》記載,禪宗五祖弘忍在挑選法嗣準備傳授衣缽時,“一日喚門人盡來”,令他們“各作一偈”來展示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跟隨弘忍十七年的大弟子神秀在院牆上寫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眾生的身體就是一顆覺悟的智慧樹,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台式鏡子,要不斷地將它擦拭,不要讓它被塵垢汙損了光明的本性。這種入世的心態強調了修行的作用,其實與禪宗的頓悟是不太吻合的。此時,有一個剛剛進寺不到九個月的專事舂米的僧人惠能聽說了,他不識字,央求別人代他在旁邊寫下:“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虛無一物,哪裏會染上什麼塵埃?這就很合乎禪宗出世的態度了。所以常見禪師們說的是“不可說不可說”,本來禪就是用心來領悟的,而不是能用語言來傳承的。弘忍傳了惠能,讓惠能趕快逃走,以免為神秀一方的人所害。於是惠能連夜遠走他方,後來在福建莆田少林寺創立了禪宗的南宗。南宗講究“頓悟”,不拘泥於“坐禪”。惠能就是禪宗的六祖,其肉身現在供奉在廣東的南華寺。神秀派的人沒有能追上惠能,後來神秀成為了梁朝的護法國師,創立了禪宗的北宗。北宗以“坐禪觀定法”為主,漸進修行,稱為“漸悟”。
進登封市之前,”天地之中“幾個大字就映入眼簾。在以前的中國人的認識中,中國是位於天地中央之國,而天地的中心在中原一帶,中嶽嵩山是中原的核心,就是天地的中心。登封的”天地之中“曆史建築群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包括少林寺等在內。
騎到登封市區,天快黑了,找到一家賓館住下,就在對麵的如意快餐吃了晚飯,別的不說,十元錢一大盆餃子,我們來了兩盆,就已經夠了。別說,這邊的飯菜實惠,量大。我們注意到,從出發第二天起,飯店裏裝菜的盤子就是好大的,分量也多。
另外說一句,從開封開始,我就開始買農夫山泉瓶裝水喝,直到離開洛陽。這邊的水是鹹的,真心喝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