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十三朝古都,中國的國名就是源自於古代洛陽。
剛開始得知中國國名來自於古洛陽,非常奇怪,查找了一番資料,才弄明白。原來,“中國”以前並不是指國家,而是指國家的都城。周朝定都洛陽,後來被稱為中原、中州、中土。在中國古代,雖然將中原一帶的王朝稱為“中國”,自己卻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的國名,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我們國家的簡稱。
牡丹,是洛陽的市花。民間傳說,是武則天將天下的牡丹花集中到洛陽的,現在看來,也隻是一個傳說。不過,洛陽的牡丹天下聞名倒是真的。可惜我們來遲了,沒有能一睹洛陽牡丹的芳容。
洛陽的東邊有一個白馬寺,當我們騎車十幾公裏來到這裏,自行車仍然是不能帶進景區的。還是不明白,明明是一個廟宇,怎麼就成了要收錢的景區了呢。白馬寺門前是一個廣場,麵對馬路有個大門卻是用鐵柵欄鎖住的。據坐在旁邊的環衛工人說,這門隻在有重要的客人來才會開的。還是平姐和拂曉在這裏看著我們的自行車,我們要從西邊買票進去。高大的牌坊上四個大字,“聖教西來”,聯想到一點什麼,不知道這是原來就有的,還是現代人豎起來的。牌坊旁,就是售票處。進了景區的大門,是白馬寺的寺前廣場。
白馬寺,中國的第一座佛教廟宇,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曆史,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刹,世界聞名。早就知道有這麼一座寺廟,今日終於得見。廟門的前麵廣場上,兩邊各有一匹白色的石馬,兩兩相對,用欄杆圍住,以紀念當年馱經來中國的那一匹白馬。據說,這兩匹模樣、神態都一模一樣的石馬,並不是白馬寺原來就有的,而是幾十年前從趙匡胤的一個駙馬的墓前移到這兒來的。有人以為,白馬寺是因為紀念唐僧去西天取經那匹小龍馬,其實是不對的,白馬寺這匹白馬的故事要早於唐僧取經的唐代。東漢時,皇帝遣使出西域,公元68年,使團回洛陽,還帶來兩個印度僧人和一匹馱著佛經的白馬。後來,在洛陽西邊安置印度僧人住的地方改為白馬寺。白雲蒼狗,滄海桑田,洛陽城幾度興衰,白馬寺變成在洛陽的東邊了。雖然白馬寺不是當初的模樣,但是地址卻沒有移動過,是洛陽城遷址了。
關於白馬寺有許多故事。其中之一,公元71年,因為佛、道兩家爭奪五台山,皇帝就將和尚、道士召集在白馬寺,讓雙方焚燒各自的經書以決勝負。這次比試的結果我們現在知道,五台山已然是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了。隻是,我們在白馬寺裏沒有注意到那兩座被叫做“釋道焚經台”的遺址。
白馬寺裏有個地方的匾額是“獅窟”兩字,我花了點時間才弄清了這兩個字的意思。獅子為獸中之王,而釋迦摩尼被比喻為人中獅子。傳說在他出生的時候,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意即佛法如獅吼,警醒世上人。後來就將主持寺廟的方丈的住處稱為“獅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