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媽呢?她還生氣不願見我嗎?”
“你又糊塗了,我媽30年前就沒了,我們6個孩子真是靠天養活的。對了,還有個小妹妹小雪你記得不,她剛生下來的時候,你還後悔說沒給她買裙子?”郭立春問。
“小雪?我答應你媽給小雪買裙子的,可是錢讓人騙了,買裙子的錢也沒了,我沒臉回家了。”郭長有逐漸從混沌中清醒過來,喃喃地說。
“你和媽一前一後都走了,小雪差一點送了人。好啦,你覺也睡足了,飯好了,先吃飯吧,我做了你愛吃的土豆燴茄子。”郭立春已經在餐廳的桌子上擺好了晚飯。
一頓飯工夫,郭長有顛三倒四地跟女兒講述了自己一生的曲折經曆。郭立春經過重新排序整理,大致的脈絡是這樣的:郭長有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隨父母闖關東來到東北,父母孩子多實在養不起,就把稍微大些的長有丟在理發店門前,因為理發店的郭師傅人好,又喜歡這個小男孩,每次去門前乞討總給他吃的,那年他才5歲。師傅心善,便收留了這個孩子,給他取名郭長有,又見他挺機靈,就打小教他理發手藝,解放後,還送他去學校讀了幾年書。長到16歲時,郭長有告別師傅,說要自己出去闖一闖,其實他是想出去找自己的生身父母。那次來柳河鎮,就是小時候聽有人說起過看到他的父母領著三個小孩子來柳河鎮這邊討過飯。郭長有本不想讓老婆孩子墜住自己的手腳,更不願意在某一個地方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卻不料遇見了袁慶芬,兩人又一下子就對上了眼兒,她這塊地兒又這麼豐產豐收,接連生了6個孩子。在不辭而別的那些時間裏,郭長有陸續去了全國許多地方,還是為了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尋到自己的根脈,可惜卻一無所獲。那次帶著鄉親們籌的錢出去倒騰電子表被騙之後,他身無分文,連回去的路費都沒了,已經到了窮途末路,隻有靠撿飯店的盤子底兒和住火車站候車室過活。有一次他在火車站看到了騙他錢財那夥人中的一個,他尾隨其後想要回被騙的錢,哪怕是給個回程的火車票錢也行,卻被隨後上來的一群人打倒在地。醒來後,他記性就不怎麼好了,昨天的事今天就忘了,模模糊糊地記得在柳河鎮這邊有個家,妻子袁慶芬和6個孩子,而小時候的事他卻記得特別清。這些年他一直在廣州,靠撿破爛賣的錢置辦了一套理發家什,專去建築工地給那些外來務工者理發,晚上就睡在火車站、橋洞底下。再後來,理發的生意幾乎沒有了,他用手上僅有的錢買了一輛三輪車撿拾垃圾,塑料瓶、破紙盒,隻要能賣錢的什麼都撿,身上穿的衣裳也是從垃圾箱裏撿的,有一次還撿到過200元錢呢。說到這裏,老人咧開嘴露出一口黃牙笑了。晚上,他就把三輪車推到橋洞底下當床睡,廣州不冷,比咱家屋裏都暖和。老人又笑了。這幾年歲數大了,他也想回家,可是到火車站打聽,人家都說買車票要有身份證。前不久,他在街上遇到個開大貨車跑長途的司機,聽口音是東北的,就把自己回老家的想法跟人家說了。這人還真熱情,說他家是白山的,可以把老人家捎到青山,不收錢,路上還管了好幾天吃的,帶他一起住店洗澡。那人說,自己從小沒爹,他爸爸如果活著,也該這個歲數了。來到青山,郭長有天不亮就出發,又走了大半天的路,才回到上河村。
聽完郭長有這些講述,郭立春禁不住潸然淚下,一家老小盼了這麼多年的親人,卻原來一直在廣州街頭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