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兄弟結拜(1)(1 / 2)

張文祥為了手下數千人的性命,與馬新貽商定降清事宜,並在史金彪的計策下,誘逼馬新貽與三位撚軍首領拜為同生共死的兄弟。

張文祥打了勝仗後反要向一個俘虜投降,是有原因的。

鹹豐五年,各路撚軍頭目在安徽雉河會盟時張文祥與史金彪、曹二虎相識,之後三人帶著自己的隊伍同去河南發展,互為響應、互相聲援。

後又陸續取道湖北回到安徽。

因三人性情相投,又在戰陣中生死與共,感情勝似手足。

張文祥與史金彪、曹二虎便結拜為兄弟。

張文祥年齡最大做了大哥,史金彪為老二,曹二虎最小。

三人從皖南來到安徽北部的霍丘縣,雖然連戰連捷,但太平軍與撚軍在主戰場不斷失敗的消息卻讓大家心情都很沉重,深為今後的前途擔憂。

三人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將,知道他們此時之所以能在安徽得以容身,是因為清軍的大部主力都用在南邊的太平軍身上。

還有一部分善戰的清軍則在山東與撚軍的主力決戰,才為他們留下這個暫時的生存空間。

史金彪雖然年紀比張文祥小一些,但卻頗具心機,處事老到,想事情要比常人周道。

初到霍丘,史金彪就與張文祥、曹二虎商量道:“如今天下之大,卻無咱們兄弟容身之處。

南麵天京已經被圍一年多了,浙江太平軍也不斷失敗,北麵盟主那裏同樣凶多吉少。

大哥,三弟,你們可想過今後的出路沒有?”

張文祥道:“如今安徽的各路撚軍除一部分北上外,有些散了夥,有些降了清。

如果散夥,官府視咱們為洪水猛獸,看作十惡不赦的叛逆,若是落了單,叫官府認出,隻能被淩遲處死;如果去降清,如今清軍正在勢頭上,殺降之事屢屢不絕,又實在不能冒這個險。

我看咱們到底還有兩千多人馬,又在這裏立住了腳跟,就算將來吃緊了,還可躲入鄰近的大別山。

那裏群山峻嶺,盡可藏得下數萬兵馬。

咱撚子從李闖王那時到現在,也有兩百多年了,不是一直沒被滅掉麼?”

曹二虎道:“就是。

若降了官府,立刻就會遭毒手,倒不如戰死沙場痛快。”

史金彪搖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兩百年前正逢亂世,從明崇禎到清康熙幾十年的戰爭不停,顧不得撚軍。

如今官府一心要滅太平軍與撚軍。

南北戰事一旦結束,安徽必不能再平靜。

躲得了一時,躲不過一世。

這條路是不能再走下去了。

依我的意思還是趁早設法抽身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