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正好是周六,衝舉因為寒假他們高三學生還要補習,從學校回家拿補習的幹糧來,他聽說我回家了,便迫不及待地來找我。
見到衝舉,我感覺,上高中那會兒,他是比我還結實還胖的一個人,一學期沒見,身體素質竟不如我了。我很是驚疑,問他情況,他也是三句當中隻答出兩句比較中肯的話,我也就沒多問。鑒於他要補習,少有閑暇,我們見一次麵不易,便想著,乘這個周末,相約他及衝尕,去村子附近的蘑菇森林打一趟獵,再斬獲點獵物,以便我們三個好好慶賀一番。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倆後,他們都樂意接受,所以我們三個決定周日一早動身前往。
周日,我們三個一早起來,在家吃了點飯,帶上幹糧,就動身了。
一路上,看到那些山脈,起伏不定,逶迤延伸,山間的峰頂,層戀疊障,怪石林立,綠樹參天,白雪充盈,真一片雪與綠編成的天國,我真想用自己最美妙的詩意傳達對它最深的情思,可山大溝深,道路崎嶇,竟讓我的詩性蕩然消沉。
走了兩個多小時,我們才到蘑菇森林。
說到蘑菇森林,雖算不上是很廣闊的一座森林,但也是我們哪兒遠近聞名的森林地帶。從字麵上看,這座森林應當盛產蘑菇,但其實,它盛產金礦要多於蘑菇。因此,這座森林也叫金礦森林,隻是,金礦森林這個名號有點拜金世俗的味道,大家都習慣沿用蘑菇森林這個名。
自從得知蘑菇森林盛產金礦,周邊幾個村子的村民都紛紛搶著去蘑菇森林挖金礦。隻是不知蘑菇森林盛產的金礦品味高低,數量多少。因而,許多人表麵上熱情高漲,一幅雄赳赳氣昂昂要去挖金礦的架勢,但實際行動上,都畏首畏尾,不敢采取行動,生怕投資失利,血本無歸。
老爸以前在外地挖過金,算是對金礦有一定的經驗和嗅覺度。當他得知蘑菇森林也盛產金礦,他就想著,與其離家十萬八千裏的替別人拚死拚活地開采金礦賺些打工錢,還不如到離自己很近的蘑菇森林去開采金礦,自己當老板掙錢。明白了這一點後,老爸毅然決然辭掉以前的工作,大老遠從外地歸鄉,相約了幾個敢冒風險的親戚好友,前去蘑菇森林挖金礦。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直到半年過去了,眼看老爸組織的采礦團隊前期投進的資金快用完了,他們還是沒有采到顆粒金礦,更是不見有金礦出現的跡象,他們中決心動搖的人就揚言,蘑菇森林根本沒有什麼所謂的金礦,有的隻是以訛傳訛的謊言而已。但老爸始終認為,不管傳言也好,還是事實也罷,凡事皆出有因,不管真假,不管對錯,不管成敗,他非要揪出這個“因”才肯罷休,所以帶著這個理念,當他的采礦團隊中有一半人撤資,他卻依然堅持投進資金。許多不理解的人就罵老爸是十足的傻逼,典型的蠢貨,但他心裏清楚,如果堅持不到最後出現那個“因”,他絕不會退出,甚至付出傾家蕩產的代價,他也情願。也就是帶著這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不到金礦采出心不甘的信念,他又夜以繼日地堅持開采了一個月,竟然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剩下的人采出了金礦。
金礦采出後,加工一提煉,還真把金子給提煉出來了,而且品位還不低。
老爸這一實踐的成功,不是給自己開辟了財運滾滾的致富路,而是招來了村子裏更大批人前往蘑菇森林挖金礦。
雖說老爸從金礦中把金子給提煉出來了,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由於在蘑菇森林這一時期的挖金者中,絕大多數人是沒有挖過金的農村人,他們隻是憑借聽風就是雨的熱情和一時興起的賺錢欲望,才來蘑菇森林挖金的,他們概然不會想到挖金會如此的麻煩,如此的艱苦,如此的血腥,所以從蘑菇森林每挖出一斤金礦並提煉一克金,要不知流多少挖金者的汗水,要不知費多少挖金者的心血,更不知冒多少挖金者的生命風險。就拿老爸的采礦團隊來說,他們中大都是沒錢之人,有錢者,也目光短潛,不敢投資,諸如鑽洞挖巷道掏斜井,他們都是不使用炸藥雷管等易爆物,全靠一把鐵掀和一把鐵鍬地挖。加之,他們又無經驗和科學知識,就漁翁釣魚,到處撒網式的鑽洞挖巷道掏斜井。而所鑽到的洞,即使碰到了金礦,他們也不知品位高低,甚至有無品位。
還有一個問題,這一時期蘑菇森林的挖金都是沒人管治的,所以大家都各占山頭,各領地盤,你采我的,我采你的,你占我的,我搶你的。而這種亂象,在沒發現大礦藏的金礦時,大家都平安相處,一旦那個團隊不小心在那個洞裏發現了量多麵寬品位又高的礦藏時,那就麵臨著瘋搶的危險。而瘋搶就等於是血腥的隱藏詞,不是你扛著砍刀,就是我拿著土槍,不是你被傷殘了,就是我被致病了,甚者被砍死打死的挖礦者也不在話下。
鑒於這種挖金的風氣和這一帶確實有高品位的礦藏,縣裏特別委托黃金局和林業局的警察管製。挖金者以為這些監管者的到來,會把蘑菇森林開采金礦整頓的井然有序,讓他們能夠各安其事的挖礦。誰知,政府派來的這些監管者,大都是魚肉百姓,貪汙腐敗的家夥。挖金者誰賄賂他們錢多,誰就有權去開采高品位高數量的礦藏。反之,誰賄賂他們錢少,他們不是找麻煩,就是封礦洞。即便這樣,麵對不斷發現高品位高礦藏的誘惑,村子周邊的人、縣城的人、靠馬路消息引導而來的鄰縣人都來趕這趟自認穩賺不賠的挖金渾水。可市場規律是需求超過供給就逢漲,金錢賄賂市場也不例外。當那些監管者看到蘑菇森林的挖金熱已達到不可開交的地步時,未免收賄的門檻也水漲船高了。當然了,他們收賄門檻的提高,對於那些靠挖金賺得盆滿缽滿的挖金者來說,他們情願以賄賂作投資;對於那些挖金虧損的,甚至已傾家當產的挖金者來說,就不情願了。所以每次監管者提高收賄時,這些虧了本的挖金者,就不願意賄錢,而監管者便禁止他們采礦,甚至封他們的金礦洞子,這樣他們就急了,便不是和監管者打架,就是起訴狀告他們。這其中,有一個我們鄰村的村民,由於挖礦欠了銀行大量債務和高利貸,無能償還,而監管者又禁止他挖礦,走投無路下,這位村民產生了報複心裏。在一次監管者視察礦洞時,他在自己的周身綁了一箱子的炸藥,試圖效仿***舍身炸碉堡的“壯舉”而報複他人,結果,他把導火線在礦洞引爆,整個礦洞爆炸坍塌,連同他本人及礦洞裏采礦的其他人,無一幸免,全部遇難。
這件事發生後,鬧得滿城驚惶,山裏一片不寧。
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市局領導送來了停止蘑菇森林掏金的宣告春雷,還不惜開來攜槍荷彈的大隊人馬鎮守蘑菇森林。
起初,我們村及附近村的村民都以為蘑菇森林的挖金可以偃旗息鼓了,便都閑暇時徒有一番涎言涎語的談說罷了。誰知,時隔半年,縣政府又給村民送來了挖金的暖風。一時,我們村的人,鄰邊的村的人,以及更遠地方的人都像萬物歸宗的信靈,帶著朝拜金子的聖情,攜衣駝被,鬥誌昂揚地湧向了蘑菇森林的各個山頭、山角、山口,試圖上演一場美輪美奐的挖金潮。沒過幾天,蘑菇森林的各個山頭,便搭建起了花花綠綠的塑料帳篷,啟動起了雷鳴般晝夜不息的機器聲。而這次政府重新開放蘑菇森林的挖金,對挖金者的要求極為苛刻,必須是挖金者給政府先預付一部分費用,方可開采金礦。這樣,也把一部分資金少者據之門外。
說到這次的動工挖金。起先,有傳言稱:蘑菇森林的一噸礦能提煉出近百克的金子,以及礦藏裏有極有可能碰上純金的事情,這讓蘑菇森林的挖金者越發的信心高漲,熱情飆升,他們使出渾身解數,賣掉全部家低,進行采購更好更強的設備和彈藥,並打開更多更深的礦洞,力求找到巨量高品位的礦藏。
話又說回來,麵對如此轟轟烈烈的挖金潮,那些能付起預付金的所謂名門正派有錢者能挖金,難道那些無門無派的沒錢者就不能嗎?恰恰不是,這些人會窮盡腦汁地想出自己生存的法子。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在黑夜裏鑽監管者的空子,偷著挖。老爸由於前期挖金折本太多,所謂正兒八經的采礦渠道又難以入進的情況下,就選擇了偷著挖。他聯合了村子裏幾位精幹力強的朋友,偷偷地駐紮在蘑菇森林隱蔽處,於晚上淩晨過後,便攜帶采礦的器械,或去已廢棄的礦洞,或去別人正開采的礦洞,或自己掏個礦洞,前去深挖金礦。
就這樣,老爸和他的幾個朋友在蘑菇森林這一時期的挖礦,就像老鼠覓食,白天睡覺,晚上行動,一連躲躲藏藏、膽戰心驚地幹了好幾個月,算是賺了點小錢。
後來,老爸的一個朋友,夜間偷著挖礦,被巡邏的護礦隊發現了。在逃跑的過程,不小心從萬丈石崖滑下去,摔死了。出於這個緣由,從此老爸對偷挖金礦洗手了。
再後來,聽說政府派了一隻強有力的護礦隊,夜間用槍鎮壓山頭,這讓那些小偷小摸的挖礦者再也不敢去蘑菇森林挖礦了。
再再後來,山回路轉,蘑菇森林金礦的開采權,被政府轉買給了一家金礦集團。可這家企業,開采了沒多少年,這一帶的金礦赫然沒了。那家企業不甘心失敗,又虧本堅持探測了好幾年,還是沒有再發現金礦。最後,損失慘重的那家企業也就抱著徹底死心的絕望,連工人帶機器全部撤出了蘑菇森林。
再再再後來,本來因幾十年來漫無休止的金礦開采,已使蘑菇森林變得七零八落、憔悴不堪了,但在國家重視環保和水土保濕的戰略下,在綠水青山便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導下,這裏先前被破壞過的地方,又重新植被了樹木。
時至今日,這些種植的幼苗,都已經長成了齊人高的大樹。隻是今日我們三個到來這裏,由於滿山被積雪覆蓋,能看到的綠色便隻能是一些高矮不齊的鬆樹了。
我指著這些高大的鬆樹對衝舉說:“高的應該與我們同歲,矮的應該是後來栽種的。”
衝舉聽了我的話,好像不大理解,隻是看著這裏的雪域景致,他興奮地說:“野外就是好呀!天天待在書本的世界,不是算,就是背,不是背,就是計,真煩人!”
小歇了片刻後,衝舉又出了口長長的被冷凝固了的白氣說:“如果不讀書,不參加高考,那該多好啊!一年可以天南海北的遊山玩水,一生閱盡祖國大好河山。”
對於衝舉的這席話,衝尕有些不理解了。因為對他這樣自小一直有讀書情結但終究未能如願的人來說,讀書是一件何等高尚又何等奢侈的美事,衝舉卻長噓短歎的,這讓他情何以堪,便有幾分生氣地對衝舉說:“衝舉,如果把你放到上海幾十層高的建築上,一天頂著幾十度的太陽,用雙手按著六米長的鋼管做架構。我想,這樣揮汗如雨的活兒,讓你幹幾個月,你定然會覺著,身在屋簷下讀書是件何等幸福的事。你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衝舉聽了衝尕這番話,驚訝地說:“你還到過上海?”
“何止上海,北上廣深也自不必說,其他那寫些道不出名兒的地方我還去過!”衝尕疑惑地答道.
“不讀書就是幸福,還能像隻野馬,能夠天南海北的到處看,不像我,都長這麼大了,連我們縣城都沒出去過。”衝舉有些失望地說。
“縱然我全國到處跑,但這是謀生,是沒辦法的事。不像你們,今兒讀書吃點苦,受些罪,那將來的日子就好過了。你看看我們村那些考上大學的人,畢業後,不是當官的,就是幹上等活兒的。自己不僅有了吃悠閑飯的工作,而且還光了宗,耀了主,甚至還把漂亮美眉娶到手,這不是常說的書中自有顏如玉嗎?”衝尕說。
看他倆談話很投機,我就沒有插嘴。隻是心裏想著,衝尕和衝舉兩個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年齡也相差不多,但他們對讀書卻有著不一樣的看法。一個是正在讀書的人,偏對讀書煩膩;一個是不讀書了的人,偏對讀書熱衷。這正應了鍾書先生說的“牆內的人想出去,牆外的人想進來”那句話。其實,他們對讀書的態度也都有難言之隱的。衝舉是高考參加了三次,至今還沒考上大學,那是對讀書憋屈的排斥和懷恨;而衝尕是社會上打拚了多年,飽受讀書少的苦楚,便對讀書產生了由衷的讚賞和肯定。想到此處,我就對他倆說:“幹啥都一樣呀!都為了改變命運,都為了改善生活,雖說打工很辛苦,但讀書也辛苦呀!隻不過,一個是費體力,一個是熬腦袋瓜兒。最終,管他讀書不讀書,隻要我們都過上了好日子,都活成了人上人,我們就算成功了。”
“高考是個啥樣子,大學又是個什麼樣的地方,我讀書少,一概不知。但我明白一個理:幹什麼事情,要想成功,都離不開勤奮和努力。我到外頭賺錢,老板讓我幹活,如果我不勤奮不踏實,肯定賺不到錢。同樣的道理,你們參加高考,如果平時不用功不努力,也肯定考不上一所好的大學。”衝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