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處分這件事處理好後,接下來,上學期掛課的學生這學期都要參加補考了,我們宿舍內,除我和袁童掛科外,餘翔掛課門數高達三門之多,可以說是我們班掛課最多,更被班主任認定為我們學院曆屆學生中一個學期掛課門數創最高記錄。
複習了幾天,補考如期而至,我們三人去參加考試。結果,我和袁童順利通過了,而餘翔僅過了兩門,剩有一門又沒過,唯一的辦法,就是等待著下一年的再補考。不過,餘翔從我們學院要轉到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事情,丁國華已經幫他搞定了。雖然他在我們學院已掛了好幾門課,又有補考的課程,但他已經轉學院了,這些在我們學院的掛課對於他也就無關緊要了。
補考過後,我也沒什麼重要的事情了,便想著同蕭娟鬧別扭也很長時間了,也該再溝通理順一下。如果彼此再撂開的話,那麼我們之間那層還算說不清的關係就可能麵臨徹底破產。
找了個周末閑暇的時間,還是在操場老地方,我同她訴聊了一番。可聊了大半夜,彼此越說越離譜,她說我不會體貼關心女人,身為男人沒安全感,又沒幽默感,總之,大多是一些瑣碎又瑣碎的事情,看起來亂七八糟一大堆,都沒個正經的道理。當初,我以為她對我的成見,無非互鬧一下,矯情一番,過些時日,彼此反思一下就好了。可通過與她的這次談話,我才發現,她對我的成見壓根就沒有變,甚至更深了。一氣之下,我直接向她挑明:以後,各走各路,互不幹涉,一學期的相處,權當給彼此留了個念想算了。
我把話挑明後,蕭娟沒言說什麼,隻轉身離去,而就在轉身的那一刹,我才發現她滿眼塞淚,一幅失魂落魄的樣子。
看到這一幕,心想,我說的話是否太過了?我是否立馬該追上去拉住她的手,說出我的悔意?然而,她像上次我在操場上強吻了一樣,轉身離走的那麼直接,甚至沒有絲毫地回頭,這讓我找不出追她的理由。
她走遠後,我坐在操場的角落處,點了根香煙,猛抽了起來。煙雖猛烈地抽著,心卻不由地胡思亂想起來,總覺著我的感情世界像步入了迷茫的十字路口,左行不允許,右行非我願,直行太莽撞,完全像是個死結。但又不甘心,想當初,我追蕭娟時,是那麼的靦腆熱衷,好不容易才敞開心扉,有點希望了,卻又碰到死結,難道這是我跟她命中注定的結局嗎?我不接受這個事實,我要找蕭娟再問一次,如果她真的覺著我不合適,執意要把我撂開,我也就徹底死心了。
這樣任憑我的大腦在自己的情感思緒中徘徊煎熬,進而讓我手裏的煙不停地抖動,讓我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最後,我鼓起勇氣,扔掉手中的煙,站了起來,超蕭娟離去的方向猛追去。
跑了沒幾步,聽見一顆大樹的後麵有“嗚嗚”的哭聲,我停下腳步,但就是看不到人。我又仔細地聽,感覺聲音像蕭娟的,但就是不敢肯定,又連續叫了她幾聲,還是沒有應答,隻是哭聲減弱了幾分,我又喊了幾聲,還是沒有回應,哭聲已弱得近乎抽噎音了。這下,我越發肯定哭的人是蕭娟了,可我又不敢再接近她,生怕一靠近,她又跑了,便隔著那顆樹,向她說:“蕭娟,剛才是我太衝動了,不應該說出那樣的話。我……我知道,剛才的話,傷了你的心,讓你難受了,我向你道歉好不好,隻求你不要哭好嗎?”
蕭娟還是沒有回應,隻是抽泣的聲音穿過那顆樹後,顯得疲憊微弱,我又哽咽著說:“蕭娟,那次,那次,真的是我錯了,我……我不應該罵你,不應該吼你的。”
終於,蕭娟抽嗒嗒地說了一句“既然各走各路,為什麼又跑來找我?”的話。
“剛才是我一時氣急,才出口說出那樣混賬的話。現在,我向你一萬個保證,一億個坦白,我決不是故意要讓你傷心的。”
“哼……不是故意的?鬼曉得,你心裏怎麼想得!”
“蕭娟,我向你發誓,多久來,我對你一直是真心實意的。我知道,自那次傷了你,你就對我有成見,可我知道自己錯了呀!”
“你也知道錯呀!我誠心想和你好!上次不惜冒著被人打得危險,想和你……但誰知……你那樣吼我……咒我,虧你口口聲聲說體貼我,嗬護我,遇到事情,才發現,你竟用這樣的粗言惡語體貼你中意的人。你想想,我一個女孩子家能承受得住嗎?之後,那麼長時間了,又一個電話也不給我打,是關心我嗎?一個寒假以來,我等你那麼長時間電話,也不給我打,甚至連過年也不問候我一下,你真果的讓我傷心失望呀?還說戀愛我,喜歡我。更氣人的是,來學校這麼久了,也不理不踩我,像我欠了你什麼似的,今兒好不容易見了一麵,你卻拿‘各走各路’來威脅我?以為……我……一個女孩子家好欺負?真你個衝舟,心被狗吃了?”
“蕭娟,你罵得對,是我沒良心,沒情意,沒男子漢風度。但縱我有萬言的苦衷,縱你有難言的肺腑,你也得給我解釋和道歉的機會呀?”
“已經各走各路了,還談什麼道歉不道歉呢?”
“真的!此刻,我也不知道向你訴說什麼,才能讓你解心頭之恨,但我對你的真心,可以向恒星、明月、滄海保證,那是一成不變的。我希望,我倆之間能拋開之前的不愉快,撇開過去的心結,從現在起,往前看。”
“算了吧!失敗的戀愛從來都是接受了彼此的軀殼,卻容讓不了各自的脾氣,更何況,你我都是要強的人,你是不妥協,我是不饒人。要知道,強強碰撞,不會擦出美麗的火花,隻會是支離破碎。所以,我倆之間,更應當如你所說,遲不如早的‘各散各好’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