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薑夔(1)(2 / 3)

注釋

①紹熙辛亥: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

②盟鷗:與鷗鳥為盟,指歸隱山林。

③采香徑:江蘇吳縣西南有香山,相傳春秋時吳王遣美人采香於此,因名。

④老子:作者自稱。

⑤婆娑:徘徊。

⑥垂虹:即垂虹橋,在江蘇吳江縣東。

⑦明素襪:指當時美人。(dānɡ):戴在耳垂上之裝飾品。

賞析

這首詞作於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時作者途經吳鬆,憶及五年前別石湖歸吳興事,遂作此詞。作品傷逝懷舊,感慨良多,卻出以輕靈之筆,空靈蘊藉,寄意邃深。

齊天樂

丙辰①歲,與張功甫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甫約餘同賦,以授歌者。功甫先成,辭甚美。餘徘徊茉莉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鬥。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庾郎②先自吟愁賦,淒淒更聞私語。露濕銅鋪③,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

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④吊月,別有傷心無數。豳詩漫與⑤。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⑥。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⑦。

注釋

①丙辰: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年)

②庾郎:北周文學家庾信,著有《愁賦》。

③銅鋪:銅製的銜門環的底座。此代指蟋蟀藏身處。

④候館、離宮:指遊子在旅途中所住旅吉。離宮,本為皇帝外出所居住,即行宮。

⑤豳詩漫與:《詩經·豳風·七月》中曾寫到蟋蟀。漫與,隨意賦詩。

⑥“笑籬落”二句:言世間的男孩、女孩,在籬笆邊夜晚提著燈尋找蟋蟀,笑聲不斷。

⑦“寫入”二句:如果把蟋蟀悲苦的叫聲譜成曲,訴諸絲竹,聲音更悲涼。

賞析

這首詞詠物而不留滯於物,全篇皆寫怨情,處處皆合愁意,“(後半)以無知兒女之樂,反初出有心人之苦,最為入妙;用筆亦別有神味,難以言傳。”(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

琵琶仙

《吳都賦》雲:“戶藏煙浦,家具畫船。”唯吳興為然。春遊之盛,西湖未能過也。己酉歲,餘與蕭時父載酒南郭,感遇成歌。

雙槳來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①。歌扇輕約飛花,蛾眉正奇絕。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十裏揚州②,三生③杜牧,前事休說。

又還是宮燭分煙④,奈愁裏匆匆換時節。都把一襟芳思,與空階榆莢⑤。千萬縷、藏鴉細柳,為玉尊起舞回雪。想見西出陽關,故人初別⑥。

注釋

①桃根桃葉:晉王獻之妾名桃葉,妾妹名桃根。

②十裏揚州:杜牧《贈別》詩“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③三生:佛教用語,指前生、今生、來生。

④宮燭分煙:韓《寒令》:“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⑤“都把”二句:韓愈《晚春》:“楊花榆莢無情思,唯解漫天作雪飛。”

⑥“西出”二句:王維《渭城曲》:“西出陽關無故人”。

賞析

俞陛雲曰:“此在客吳興時感遇而作。首四句敘往事,‘春漸遠’三句敘別後光陰,寫愁中聞見,以疏透之筆出之。下闋感節序而傷離,榆錢柳絮,皆借懷人,便無滯相,其佳處在空靈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八歸湘中送胡德華

芳蓮墜粉,疏桐吹綠,庭院暗雨乍歇。無端抱影銷魂處,還見筱牆①螢暗,蘚階蛩②切。送客重尋西去路,問水麵琵琶③誰撥?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