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麥收時節
老高所在的文化單位在工人文化宮的八樓辦公。一個電梯時常好了壞,壞了好。因而大多的時間裏,老高單位裏的人就得數著樓層上班,又得數著樓層下班。天氣涼爽,緊著或慢著上下樓,酸一酸腿腳,喘幾口粗氣,算是鍛煉了身骨。要是熱夏天,八層樓爬上去,進辦公室吹半小時電風扇都涼快不下來。不過高層也有高層的好處,受累了一副腿腳,卻鮮活了一雙眼睛。公事暇餘,臨窗一站,近處遠處景物皆納歸眼底。我們這座城市是市區郊區相生相伴的,眼光稍微抬一抬就能瞧見大塊農田裏生長著春華秋實、夏陽冬雪。時下又近陽曆六月,麥田黃亮亮地從一片混雜的顏色中脫穎而出,一天比一天黃,一刻比一刻亮。夏風強勁地破窗而入,裹挾著成熟小麥的香味,於是,單位星期一的例會上就有人提出要下鄉幫著農民麥收。
說來這不是一件什麼新鮮事。若是退回十幾年,哪一年夏收秋收不組織人下鄉。那時候名額名單都打印在文件上,分發下各單位,去與不去,由不得你自己。許多事都這樣,時間一長,物是人非,舊事重新提出來,又淪為新鮮事。單位領導當即就打電話找附近鄉裏的熟人。這位鄉幹部很熱心,說聯係好具體的農戶再回電話。兩個小時後,這位鄉幹部回電話一點熱情都不見了,像是放進冰水裏攪拌過一般。他說聯係了幾家農戶,人家都說收割小麥用機收割,不用人工,我也下去看了看,這些人家確實連麥場都沒有,人工割下小麥也沒有地方打場脫粒。
事情就這麼簡單地擱淺了。可單位十幾個人的熱情卻早已點燃著,“刺啦、刺啦”的火焰一刻比一刻興旺燃燒。這個時候,老高自告奮勇站出來說不遠鄉下他有親戚。老高說,就不信白幫忙割麥還找不著人家呢。
老高出馬,果真很快就把事情定下來。緊接著,單位裏就著手準備了。單位出車去附近農村集市上買回十幾把鐮刀;單位出車去附近超市買回十幾頂帽子、十幾副手套,又順帶買回一個保溫桶,帶茶水用。待一應物品準備齊全,錢數加錢數,一下花去不少錢。事情到這份上,單位領導心裏疼,嘴上也不能軟。領導兩手很硬朗地卡著腰說,就權當組織一次文化采風活動吧。
目的地離單位十裏地。這天早上十幾個人乘坐一輛麵包車,風風火火開進麥地裏。戶主姓李,他家就畝把麥子。兒子、媳婦外出打工,老李跟老伴守著家,還有這畝把地。老高聯係幫李老漢割麥也不容易,還要請有四輪拖拉機的熟人幫著李老漢運麥子、打場脫粒。一畝地省下幾十塊錢收割機費用,李老漢才願意。天幹,地瘦,李老漢家的麥子長得差,高高矮矮不整齊,淨長蜻蜓頭(麥穗小,像一隻一隻蜻蜓頭)。十幾個人圍擁麥地裏,分散開,包抄住畝把麥地,憑借著一股熱情,憑借著鋒利的鐮刀,活幹得快是快,可滿地的麥子,丟的丟,落的落,浪敗掉不少。李老漢是個憨實人,隻顧幫著另一戶熟人往四輪拖拉機上裝割掉的麥子。李老漢家裏的臉色卻難看起來,嘴巴咕噥著說,再多的糧食也禁不住這麼糟蹋呀。遠近都是一個單位的割麥人,領導也在場。老高怕老太太說話影響大家的興致,便偷偷地走過去,塞給老太太一點錢,算是把老太太指使開。
前後不足兩個小時,一幹人乘坐麵包車“日輪、日輪”回單位。一路上,大夥興致不減,說說笑笑,打打鬧鬧,車子直接開進飯店。十幾個人分兩桌,菜上得不少,涼菜、炒菜、燒菜卻盤盤見底,一掃而光。
張三說是菜的口味好;李四說是人的胃口好;王五說什麼高蛋白低脂肪,人一餓還能顧得上?
至此,單位下鄉幫助麥收的事算是圓滿結束。沒想到的是,李老漢十天過後會找上單位門。李老漢跟老高說,遇見連陰雨天,麥子堆場上沒脫離,全出芽長出麥苗。李老漢說這件事的意思自然是叫單位賠償。
李老漢跟老高說,不信你去看一看,麥苗長出拃把長,遠遠地看麥堆像是一隻綠茸茸的大圓球。
老高又給了多少錢才把李老漢打發走,沒有人知道。另一個星期一的例會上,單位領導讓老高隨便地開一張什麼名堂的發票去會計那裏把賬平一平。領導說,說來說去是因為單位裏的事。不知為什麼,老高始終沒有去會計那裏去平這麼一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