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製定能夠完成的目標(1 / 1)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很小的,因為沒有幾個人是天才。但為什麼人與人之間做事的效率不同,取得的成就也迥異呢?如果你能夠試著從心理學的角度來了解成功者所具備的心理特質,合理地調整心態,你也一樣可以事半功倍。

很多人總是不能取得預期的成功,究其原因,往往不是他們不清楚自己的目標,而是目標太大太遠,脫離實際,超越現實,在現有的條件下根本就無法實現。最後,目標不僅不能提供動力,還變成一個負擔。

不可否認,目標的激勵作用是其他任何事物都很難提供的。而一個人,如果沒有為之奮鬥的目標,就如同是一艘輪船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結果隻會在海上打轉,直到燃料用完,也不會到達目的地。

現代社會,人們大都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但結果總還是不能如願,原因在於他們所製定的目標根本就不在他的能力許可範圍之內。例如天生的五音不全、對音樂不感冒的人,卻要立誌成為音樂家。當然,這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成功的概率就很小了。人生的旅途中,在製定和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時,當然要誌存高遠,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要誌存高遠就脫離實際、超越現實。

巴黎一家現代雜誌曾刊登了這樣一個有趣的競答題目:“如果有一天盧浮宮突然起了大火,而當時的條件隻允許從宮內眾多藝術珍品中搶救出一件,請問:你會選擇哪一件?”

在數以萬計的讀者來信中,一位年輕畫家的答案被認為是最好的——選擇離門最近的那一件。

這是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答案,因為盧浮宮內的收藏品每一件都是舉世無雙的瑰寶,所以與其浪費時間選擇,不如抓緊時間搶救一件算一件。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確定目標最重要的是評估自己的能力。就上麵的故事來說,如果在火災發生的時候,你想要搶救的是自己喜歡的或者是自認為更有價值的收藏品,但它卻在盧浮宮的深處,那結果可想而知:葬身火海的不僅僅是那些收藏品,還可能包括你。

事實上,每個人在製定目標的時候,必須從自己的實際能力出發,認清實現目標的條件,並分析自己是否已經具備這些條件,同時你還應該預測一下現實與目標之間究竟有多大的距離,然後憑自己的真實能力努力來消除這種距離。當你做到這些的時候,你所要追求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了。否則,隻能是事倍功半。

1812年,法俄戰爭之前,拿破侖率領軍隊橫掃歐洲大陸,這支軍隊戰無不勝,所向披靡,因此拿破侖被人們尊稱為“戰神”。多次勝利之後,拿破侖被這種現象衝昏了頭腦,想把征服俄國作為成功的最後目標,這樣便可以重新劃定歐洲版圖。然而,這次他卻失敗了。

1812年,拿破侖帶領他那支戰無不勝的軍隊踏上了征服俄國的征程。在幅員遼闊的俄羅斯大地,拿破侖的戰線拉得過長,兵力不足,一再分散,加上給養不足和兵員大量減少,暴風雪的無情襲擊等因素,拿破侖的軍隊處境十分艱難,最終難以支撐,兵敗俄羅斯。最殘忍是,來時的60萬威武之師,最後隻剩下2.7萬殘兵敗將。

從此以後,聲勢赫赫的法國一蹶不振,以致在三年後的滑鐵盧戰役中被徹底擊垮。拿破侖的失敗主要是因為他在製定目標時犯了嚴重的錯誤,他在沒有對俄羅斯的地形、實力等方麵進行深入了解的情況下就開始行動,他根本沒有想到,僅憑自己的能力,征服幅員遼闊的俄羅斯是一件極不現實的事情。由此可見,製定切實可行的目標是多麼重要。

事實上,很多成功者都知道,在做事情、確定目標之前,必須先要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預測一下確定的目標自己到底能不能實現。很多時候,當目標太大的時候,帶給你的往往就不是動力了,它會讓你感覺到自己的前途很渺茫。當不顧一切地去追尋自己所設立的那個目標時,無異於去抓天上的彩虹。固然,彩虹很美,但想要摘下來,就變成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了。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在製定目標的過程中,心理學家主張堅持“可見目標定律”,即要把目標定在我們能夠看得見、能夠實現的範圍之內。如此,不僅會減輕心靈上的疲憊,還能夠給我們指引前進的方向,並堅定我們必勝的信念,進而使我們獲得更大的成功。

1.選擇離你最近的一個

在成功的道路上,你可能確立了3個或者更多的目標,這就要求你一個一個地接著實現。那麼,先去為哪個努力呢?此時,要選擇離你最近的那一個。

2.把目標細化

如果人們清晰地了解自己行動的明確目標和自己的進行速度,就會很自然地去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此時,目標設計得越具體,完成的可能性就會越大。

3.不要讓目標成為桎梏

目標本身是為了達到某種成功,順利實現人生價值而設立的,如果目標成了實現這一目的的桎梏,那麼這一目標的設立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所以努力讓它成為你的動力而不是桎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