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是中國人講話的普遍特點。一般而言,他們有什麼意圖不會直接說出來,而是迂回委婉地講出。聽話人需要細心領悟與揣摩,若聽不出“弦外之音”,則很難與對方繼續交談下去。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一些人這樣埋怨:“我簡直是對牛彈琴,不管我用多少暗示,他就是不明白我的意思。”的確如此,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有很多人總是不明白對方的意思,聽不懂對方的暗示。換言之,也就是聽不懂對方的“弦外之音”,搞不清對方的真正心理。
不乏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總是“話裏有話”,如果不仔細琢磨就很難弄清楚他真正想要做什麼,進而也就會形成一些誤解。例如,有些人總是喜歡說一些與他的真正意思相反的話,看見商品的價格昂貴質量卻一般時就會說:“你們的商品不錯嘛,質優價廉。”但是語氣中卻流露出一絲不屑。此時,銷售員如果把這句話理解成是客戶對自己商品的讚美,就大錯特錯了。
還有一些人,他們的一句話中可能包含著多種意思,究竟哪一種才是他們想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呢?這就要求對方有一定的領悟能力,能夠從話語的複雜意思中領悟到他們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這樣才會了解對方的內心,贏得對方的好感,並進而使他們對你產生信賴。
生活中,你可能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
戀人之間
又是周末了,女朋友想要趁機去商場購物,她可能會這樣給你說:“親愛的,你禮拜天有事嗎?我想去商場買些東西。”此時你要理解她的用意,她不是單純地告訴你她想去購物,而是想要你陪她一起去購物。這時,你如果把她的話放在一邊,開始談論自己的事情,她表麵可能會若無其事,但內心肯定很失望。
朋友之間
回到出租屋之後,你發現自己昨天剛買的零食已經所剩無幾,可能會很生氣地說:“是誰偷吃了我的零食啊?”一起住的女孩聽到了你的話就知道你生氣了,她可能會說:“不好意思啊,我今天實在是太餓了,剛好家裏又沒有吃的,改天請你吃飯好不好?”其實她的弦外之音是她吃了你的東西,希望你能夠原諒她。
上下級之間
與領導接觸多了,你會發現領導的話很值得揣摩。例如,剛到公司不久,領導找你談話:“你到公司還沒多久,工作成績不錯,以後有什麼打算呐?”這句話中就含有領導的特殊意圖,他可能就是在考察你的工作心態。你若坦率地說出自己的理想誌向,他會以為你過於幼稚、缺乏城府;你大談自己的事業理想,他可能會認為你隻是把公司當成一種跳板。所以,一定要“三思而後說”。
銷售員與客戶之間
銷售員應該常常聽到客戶說這麼一句:“我再考慮一下”,它就包含著多層意思。可能是客戶真的想要認真地考慮一下到底是買還是不買;也或者是他們認為價格方麵不太合理;還有可能是認為眼前的商品對自己來說並沒有太大的使用價值;再有可能是怕傷彼此雙方的麵子,委婉地提出拒絕。
可以看出,隻是一句簡單的話,在不同的情境之下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其中的含義就有可能不同。所以,要想把握對方的弦外之音,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努力根據對方的交談內容、聲音大小、語速快慢、表情神態、肢體語言、具體語境來分析,對方不同的表現中會暗含著不同的意思。因此,交談的過程中,我們很有必要努力發現對方的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和動作變化,進而洞察出他們真正的心理。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中國的語言藝術是很高深也是很微妙的,研究交際中的對話也是一種很有趣的享受。如果能夠聽出弦外之音,並能巧妙地回應,那你就是口才高手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炫耀的背後
如果一個人不停地炫耀自己的曆史或者顯示自己的博學,其實他的內心是在期待你的表揚和誇獎。所以,此時你不妨誇獎他一下,這樣肯定可以獲得他的好感。
2.說是非的用意
生活中,切記一定要少論他人是非。如果一個人在你的麵前不停地講述另外一個人的是非,你千萬不要打斷他,也不要隨聲附和。因為他真正的心理不是打擊他所說的那個人,而是在挑撥你和他的關係。須知,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3.聽出真意
與人相處,你肯定聽過不少諷刺、挖苦、嘲笑之類的特殊話語。此時,你不要去反駁或者一味地生氣,最好拿出自己的宰相度量,就當成是沒有聽見,免得和對方發生不必要的衝突,而且這樣做是避免再發生這類事情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