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初入職場的年輕白領還是已經有多年資曆的職業人士,在日複一日的重複與忙碌中,對再有趣的工作也會失去好奇和新鮮感,變得沒有激情,工作倦怠感也就在此時乘虛而入。
一般來講,對工作倦怠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現象,就如同我們玩遊戲一樣,剛開始的時候十分好奇,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但是日子久了,當這個遊戲已經不能夠再給你提供任何令你心動感覺的時候,倦怠就會因此而生。工作也一樣,當它再不能給你提供任何新鮮感的時候,你也就會覺得它除了能夠提供給你維持生活所必需的金錢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存在意義了。
董明剛從師範學校畢業走上教師工作崗位的時候,可謂是躊躇滿誌,他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真的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每次站在講台上,看著學生們一雙雙求知似渴的眼神,他就覺得非常驕傲和滿足。為此,他曾經在心底發誓,一輩子就從事這個行業了。
可是,工作5年之後他發現,自己簡直厭倦了這種工作,他甚至不願意走進學校一步。他這樣給朋友描述他的現狀:
“每天麵對同樣的學生,每天做著同樣的事情,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重複、單調,起初的成就感和使命感早就消耗殆盡。但是現在的學生呢,每一個都那麼敏感,那麼‘有個性’;家長的挑剔更是數不勝數;而且我們的社會養成了對老師的高要求人格上是完人,學問上是全能,物質上是窮人。其實老師也是凡夫俗子,也是平常人。幾年下來,感覺自己做什麼都沒勁,幹什麼都沒有意義,現在對班上的事情隻求完成任務,不出事就行了,有時候感覺自己會誤人子弟。而且我一向溫順的脾氣也慢慢變得有些暴躁,很氣、很煩的時候,就會在課堂上借題發揮發泄一下,自己心裏仍然會很難過。在家裏,我也懶得說話。我現在最大的期盼就是退休,趕緊遠遠離開這種沒有盡頭的工作。”
你呢?是不是也經常感覺自己的工作煩悶至極,是不是整天為難有創意的案頭策劃、停滯不前的銷售額、做不完的財務報表鬱悶頭疼,倦怠似乎一日比一日嚴重。在倦怠的同時,情緒也變得極不穩定,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變得漠不關心,而且身體免疫能力下降;同時還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再接下去,他們就有可能跳槽或者轉行。
一般而言,工作倦怠症多來源於過大的壓力,其中包括就業的困難、工作的緊張、競爭的激烈、挑戰的增加等。當這些問題接踵而至的時候,他們的身心便開始難以承受,進而導致抑鬱和焦慮的產生,身體的疲憊感逐漸增加,而對工作的倦怠感也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