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該不該拍領導的“馬屁”(1 / 2)

在工作中,你可能經常會遇到這麼一群人,他們時不時就對領導溜須拍馬、阿諛奉承,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動作,會讓旁邊的人“狂嘔”不已,但是這些對那些被拍馬屁的人來說還是蠻受用的。

毋庸置疑,每個人都喜歡聽到別人讚美自己的話,正是因為這種心理的存在,便隨之產生了一批“馬屁精”。一般而言,這些“馬屁精”天生就像是嘴上抹了蜜,話能句句說到別人的心坎裏。生活和工作中,人們或多或少都有過“拍別人馬屁”或者“被別人拍馬屁”的經曆,很多時候這也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潤滑劑,但若過分,就是一種病態心理了。

有個理發師帶了個徒弟,徒弟學藝幾個月後正式上崗了。

徒弟給第一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剪得太短。”徒弟無言。師傅又笑著解釋:“頭發短,使您顯得利索、樸實、厚道,讓人感到親切。”顧客聽了,滿意而去。

他給第二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照照鏡子說:“頭發留得太長。”徒弟不語。師傅在一旁笑著解釋:“頭發長,使您顯得含蓄,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顧客聽罷,高興而去。

徒弟給第三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笑著說:“動作挺利索,15分鍾就解決問題。”徒弟沉默不語。師傅笑著說:“如今,時間就是金錢,頂上功夫速戰速決,為您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您何樂而不為?”顧客聽了,滿意告辭。

徒弟給第四位顧客理完發,顧客笑著說:“花的時間挺長的。”徒弟不知該怎麼接話。師傅笑道:“為‘首腦’多花點時間很有必要,您沒聽說‘進門蒼頭秀士,出門白麵書生’?”顧客聽罷,大笑而去。

晚上,徒弟問師傅:“師傅,您為什麼處處替我說話?反過來,我沒有一次做對的。”師傅笑道:“我之所以在顧客麵前說那些,主要是討人家喜歡,因為誰都愛聽吉利的話;但對你而言,既是鞭策又是鼓勵,是希望你以後能夠做得更好。”後來,徒弟果然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成了一位很有名氣的理發師。

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一句美妙的讚語可以使我多活兩個月。”的確,不管從哪個方麵來講,讚美之言都是極為受用的。在工作中,輕輕拍一下領導和同事的馬屁,處理好語言技術,則可以使自己多幾個朋友,少幾個敵人,而且也有利於營造一個和諧的辦公環境。

但是,有些人則歪曲了讚美的真正含義,把它發展成為一種病態的“拍馬屁”。他們竭盡奉承之能事,對上司事事遵從,隨時附和,活像是上司肚裏的一隻應聲蟲,偶爾還會做出幫上司拎公文包等超過一般正常社交的舉動。其用意是非常明顯的,即借機討好上司,獲取上司的青睞,以便下一個升職的名單裏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