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適當的距離會更美(1 / 2)

叔本華說過這樣一段話:“社交的起因在於人們生活的單調和空虛。社交的需要驅使他們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許多令人厭憎的品行又驅使他們分開。終於他們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適當距離,那就是禮貌。”

川端康成這樣寫道:“淩晨四點起來,發現海棠花未眠。”海棠本來便是日夜開放的,為何淩晨四點起來人們可以看到別樣的美感呢?那便是因為白天裏海棠花徹底淹沒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埋著頭,或學習,或工作,那近在咫尺的美卻渾然不覺。而當我們退一步,保留與海棠花的距離,便會如川端康成一般領略到不一樣的美麗。

距離為何產生美呢?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主要是因為距離可以使人們宏觀地把握事物,它能夠帶給我們未知的神秘,能夠引發人們的美好幻想。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的確,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應該給彼此留有一定的餘地——相應的心理距離,否則,再好的關係也會就此破裂。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事情,兩個十分要好的朋友,整天親密無間,日子久了,彼此的缺點都暴露出來了,在自覺不自覺間兩個人的關係變得漸漸淡漠起來。由此可見,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是十分必要的。

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麼一個實驗:在一個開放的大閱覽室裏,當裏麵僅僅有一位讀者時,心理學家進去之後隨便拿一本書就坐在了他的身邊,借以看看他們的反應如何?當然,前提是這個人並不知道他是心理學家,也不知道他在做實驗。

實驗的結果是,在心理學家坐在他們身邊之後,他們大都很快默默坐到其他位置去看書,有一些人甚至憤怒地大聲告誡心理學家說:“你想幹什麼?”心理學家進行了整整80人次的實驗。結果都一樣:在一個隻有兩個人的空曠的閱覽室裏,沒有一個被試者願意讓一個陌生人緊挨著自己坐下。

這個實驗就說明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任何一個人都希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一樣為自己劃分了一定的“領域”。一旦這個領域遭到了別人的侵犯,相互交往就會感到不舒服,安全感也會隨之消失。

刺蝟法則就給我們展示了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兩隻非常困倦的刺蝟,由於寒冷而想抱在一起相互取暖,但是不管采用什麼樣的姿勢都睡不舒服。因為它們各自身上都長著刺,挨到一塊,反而睡不安寧。無奈,它們隻有離開一段距離,但是距離遠了又覺得遠。如此反複幾次,終於找到了一段合適的距離——既能相互取暖又不至於紮到對方。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應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否則對兩者之間的交往有害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