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雲:來而不往非禮也。因此,聰明人善於把“人情”變成辦事的資本,他們往往能夠憑借“人情”打通各個環節,以便使事情辦起來更加順利。所以說,找人辦事之前做足人情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要的一件事情。
現代社會,人們逐漸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一個人能否找對人辦對事,常常取決於你建立了多少人情關係。尤其是在中國,人情被認為是維係群體的最佳手段和人際交往的主要工具。不管你是達官貴族還是平民百姓,與人交往辦事都需要人情作為紐帶。
因此,在找人辦事之前做足人情是非常重要的。而所謂做足主要包含兩方麵的含義,一是要做得充分,二是要把事情做完。通常來講,當你把“人情”做足的時候,你再求助這些人幫你辦事,他們很少會拒絕。所以,你的事情一般情況下會辦得很順利。
唐朝皇帝李隆基雖貴為龍子,卻深諳為人處世的“人情”之道。一次,一個將領生病了,他親自為將領煎藥。煎藥的時候,一陣風吹過來,把他的胡須燒著了,當侍從們緊張地跑過來的時候,他莞爾一笑說:“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隻要他在喝下這些藥汁之後病能夠好了,我的胡須燒掉又有什麼關係呢?”
一個皇帝,竟然為他的一個將領親自煎藥,而且不怕燒掉胡須,這真是天底下最大的人情了。他的人情做得如此之足,怎麼能夠不讓下屬感動!以後的日子裏,即使李隆基需要他獻出生命,恐怕他也會在所不惜的。
我們知道,九五之尊的皇帝隻要開口,恐怕沒有人會拒絕他的命令。但是,有時候這種接受是非常被動的,怎麼讓下屬為自己心甘情願地拚命呢?他選擇了做足人情。不可否認,這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招數。皇帝尚且如此,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就更應該懂得做事情之前先把人情做足的道理,這樣才更能夠讓事情進行得一帆風順。
一天,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摸遍全身,卻隻有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女孩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
這位女孩看到他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女孩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試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那麼,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這句話男孩兒離開了。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兒,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其實,男孩本來打算退學的,但他放棄了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