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為什麼初戀記憶永難忘(1 / 2)

德國的漢斯·凱爾森曾經說過:“心理健康是人們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處於這種狀態,人們不僅自己擁有安全感,而且與社會契合、和諧,對現實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在愛情和婚姻中也是如此,隻有擁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夠找到自己在其中的坐標。

一般而言,初戀都很難“修成正果”,因此,它也就變成是一種“未能完成的”、“不成功的”事件。對一般人來說,“未能完成的”、“沒有成功的”、“沒能得到的”,多會烙進腦海,久久難以忘懷。

初戀,是情竇初開時的幻想,是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它主要包含兩方麵的含義:一是指人生的第一次戀愛;二是指戀愛的初始階段,即雙方從進入角色到熱戀之前的這段過程。一般人們所理解的初戀,多是指人生中的第一次戀愛,尤其是它的初始階段。

不可否認,誰都有初戀,對於人類而言,初戀是人生當中最完整的記憶。生活中,你會忘記自己的第二個、第三個戀愛對象,但是第一個卻會永遠刻在你的心裏,讓你怎麼也抹不去。這就是初戀的感覺,一種“欲罷不能”的無奈與心靈的衝動。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人們對初戀的記憶永難忘卻呢?

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愈阻隔,愈情深

1972年著名心理學家德瑞斯考等人調查了91對已婚夫婦和相戀已達8個月以上的49對戀人。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考察被研究夫婦與戀人的彼此相愛程度與他們父母幹涉程度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在一定範圍內,父母幹涉程度越高,有情人之間相愛也越深。研究後的6至10個月期間,德瑞斯考等人對這些被研究者又作了調查,試圖了解他們父母的幹涉是否改變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和相愛的水平。結果證明,父母的幹涉程度與戀人們的情感變化成正比關係,即父母的幹涉越大,戀人們的感情也就越深。

這就是典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即雙方的感情愈是遭到阻礙,這份感情就愈會變得堅定。而初戀大多發生在青春期的孩子(們)身上,這個年齡階段的愛,是不被家長和社會認可的,因此也會遭到多方麵的阻礙。但這種阻止恰恰會激起他們高度的心理抗拒,使青春期的孩子做出相反的選擇,對戀人的情越發的深和真。不過這段感情多會以失敗告終,但因為這份愛的純潔和深刻,定會使人久久難以忘懷。

契可尼效應:得不到的是最好的

西方心理學家契可尼做了許多有趣的試驗,發現一般人對已完成了的、已有結果的事情極易忘懷,而對中斷了的、未完成的、未達目標的事情卻總是記憶猶新。這種現象被稱為“契可尼效應”。

這種心理現象,我們在生活中是經常能夠遇到的。例如,你在數學考試中要答100道題,其中99道題都完成得很好,就是那一道題把你難住了,沒完成,未得出答案。下課鈴響了,你交卷後走出考場,與同學們對答案,那99題都有正確的結果,而那未完成的一題,同學告訴了你答案。從此以後,那未完成的一題被你深刻而長久地記住了,而那99題卻被你拋到九霄雲外。今後再考試時,若出現當初你未完成的那一題,你就再也不會做錯,因為它被你牢牢地刻在腦海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