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謝鐵驪老師(2)(2 / 3)

包括趙實部長在內,無不笑出聲來……

……

到日本的第二天,我不知怎麼,對謝鐵驪老師也脫口叫出了“小謝”。

全團笑過,都道,叫團長“小謝”,實在是太親切的叫法了。

他說:“那也得經我團長同意吧?”

大家說:“代表團在國外,凡事尤其要講民主,我們是多數,您一個人是絕對少數。叫您‘小謝’是我們一致主張,您要少數服從多數。”

他說:“那,我隻有一一稱你們某‘老’或某老師囉?”

異口同聲曰:“要得。”

團內葉大鷹年齡最小,“小謝”問之:“以後我稱您葉老師,不會有不自在的感覺吧?”

大鷹立即回答:“感覺好極了!”

自此,“謝老師”之稱廢除,便一律叫他“小謝”了。劍雨兄一時改不過口,每遭大家批評。

而“小謝”,自然是要稱我“梁老”的。

有次,在地鐵站口,一位新派的日本帶隊小姐,手持團員名單點名,罷,不安地問:“怎麼少一個人?”

都說不少啊。

問:“你們在客車上總叫的那位‘小謝’呢?”

大家忍俊不禁……

還有一次,與日方中日友好人士座談,對方代表做了較長時間發言,“小謝”發言時,顯然是出於禮貌,也說了十幾分鍾。

在回賓館的車上,他問大家:“我講話時,感覺你們聽得挺不耐煩。”

異口同聲:“對。”

又問:“嫌我說的長了?”

還是異口同聲:“是。”

“那,諸位老師批準我以後講幾分鍾?”

七嘴八舌之後,統一為五分鍾以內。

當晚,是聯誼性質的活動,“小謝”團長發言時,從腕上捋下手表,放於桌麵,情緒飽滿地侃侃而談,還引用古詩句。團員中有人交頭接耳,暗暗計時。

一回住地,大家齊聚他的房間,都道是“小謝”該表揚,因為他的發言僅四分半。

團員中女編劇王浙濱,一本正經地點評:“多精彩的發言啊,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我們嚴格要求您還是對的吧?水平—下子就上去了!”

他也不免得意起來,說:“承蒙各位老師培養,小小的進步,有你們的一半功勞,也有我自己的一半功勞嘛。”

葉大鷹壞笑道:“高水平都是逼出來的,咱們再將‘小謝’的發言減少一兩分鍾怎麼樣?”

大家很人道,說那對團長的要求太過苛刻了,凡事不能過。但表揚也不能白表揚,團長得對表揚意思意思。

結果,是“小謝”請我們去吃頓夜宵……

回國前一天,有半天逛超市購物的時間,團長要求大家都得去,不準任何人的假。他那話是衝我說的。還說,不在日本多少消費點兒,怎能對得住主人們連日來熱情周到的安排?

那是一家半大不小的超市,滿眼都是寫有“100元貨”、“10元貨”的紙條。貨物也自然是小東小西。但大家到那種地方去,正是都要買些新穎別致的,有紀念意義的小東小西。

那些東西對我沒什麼吸引力,我閃於一旁呆看而已。

“小謝”卻不容我置之度外,一會兒在某貨架後輕輕喚我:“曉聲,過來,看看這兒有你喜歡的沒有?”

一會兒悄沒聲地突然冒出在我跟前,也不言語,拉著我手就往某處貨架那兒領……

我說,我其實根本沒打算在日本買任何東西。

他急了:“你怎麼可以這樣?你怎麼可以這樣?這樣是不對的,我堅決抗議!”

我說,我也根本沒帶日元。

他立刻說:“我有,我有,足夠你花的,你說你要多少吧!”

那時的“小謝”,像是那一家日本超市雇的導購員、推銷員或業務總管。而且,是王牌的。—會兒幫這個拿不定主意買什麼的人做出決定;一會兒慫恿那個買下他認為絕對值得買,不買就是大傻瓜的東西,不亦樂乎。

有成員問他:“那您呢?”

他先人後己地說:“我不急我不急,我是團長嘛,得先讓你們都買到中意的東西!”

我在他的強烈要求下,終於由他墊付了幾十日元,買了幾樣他替我決定的小物件。

在車上,大家一個個心滿意足,大有所獲的樣子,還唱歌。

我照例與謝鐵驪老師坐一起,問他:“您是不是覺得很有成就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