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王佳的眼睛(2 / 2)

她筆下的德國房東太太艾爾卡、養老院裏的“院長嬤嬤”、住院者邁克、103房的“上尉”、修道院裏的真的院長嬤嬤,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讀之,心暖。並且,每怦然一動。

我特別喜歡《滯留在昨天的“上尉”》這一篇。

有限的文字,令人唏噓的一個人物,寫得好極了。真是好極了。即使在這篇悲哀的人物素描中,竟也有令我感到溫暖的細節和段落,如那賀卡,如結尾的文字。

此篇幾乎好到了完美,足以顯現出王佳在刻畫人物方麵的文學功力有多麼成熟。

倘日後王佳成為作家,我覺得此篇可作為她的代表作之一。

請原諒我的稱讚之詞太過情不自禁。

看到青年人寫出好作品,我的歡喜和自己寫出好作品是一樣的。

可惜,不是我寫的。

自然,在這部書稿中,也有一般般的內容,比如寫到葛優的兩篇。說來,我和“老葛家”,關係也可說近得很。“優子”的父母皆我忘年好友,他的妹妹一向叫我“梁叔叔”,算跟我學寫作的“遠程弟子”。唯葛優,我與他接觸不多。

我也是葛優的“粉絲”。

這書稿中竟寫到葛優,我讀來親切。

但是呢,葛優名氣太大了。寫他,若無獨見的細節,便隻能算是也寫了,流於一般娛記水平的寫法而已。

成千上萬的人喜歡葛優,看起來他和王佳父母的關係很親密,從情理上講,王佳寫寫葛優,縱然沒寫出精妙之處來,也不必太苛求吧?……

《久違的諸位總統們》《另類活法》《他鄉人》《異國魂》等篇章,亦不但具有難得的認知價值,而且同樣具有飽滿的感情色彩。

當然,我所言之“感情”,主要是指情愫、情懷。在《異國魂》一篇中,關於胡雲眉烈士的那一段文字,令我眼眶濕了。

許多80代人對“文革”中事不甚了了,往往也漠不關心。由我這種歲數的人們一再寫來,他們會認為我們“玩味傷痕”的。

其實,我們一心要告訴下一代人的是中國之一段不堪回首的曆史。

為什麼非要進行這種告訴?

因為今日之中國,是由“昨天”脫胎而來的。對自己國家的“昨天”完全缺乏了解,那麼對自己國家的今天也就談不上能有多麼正確的認識——無論是發展成就,進步速度還是不足。

80後女孩王佳的眼,穿透曆史塵埃,以隔代人的大情懷將一位叫胡雲眉的女性的真實遭遇呈現給世人看,意義大矣。

如果,一個國家的下一代,對自己上一代人們的幾乎是集體的苦難無動於衷,那麼,在現實中的愛心表現便往往是一時的,而難以形成一代人的,一個民族的寬廣博大的愛心原則。無此原則,社會將是冷的。

王佳的眼不但看到了“昨天”的事,而且用80後的筆寫下了,這是令我欣慰的。我想,也會是令許多上一代人欣慰的吧?80後人寫到“昨天”事的不多,迄今為止,我僅從王佳的文稿中讀到了。這與由上一代人的筆寫來,意義區別是很大的。

我的寫作理念是這樣的——我認為,歸根到底,一個人若與寫作這件事結緣,那麼手中的筆主要不是用來寫自己讓人們看的,而是用來寫許許多多不同的人給更多更多別人看的,關於寫自己的內容,寫了一輩子的人,最終僅能輯成一本書而已。

要寫他者,先得肯於關注他者。

而要說服80後寫作小友們明白這一點,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王佳未經誰來說服,卻已深諳此點,卻已明白情懷與寫作的關係,是以偏愛也。

祝王佳以後寫得更好!

2009年9月3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