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情報的重要性及其搜集(1 / 2)

《孫子兵法·謀攻篇》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為求百戰百勝,曆代兵家莫不設法知彼,即了解與掌握敵方力量、戰術等多方麵的情況。

知彼的最常用的手段是諜報活動,派遣諜報人員進入敵方內部,刺探敵方情報。於是伴隨戰爭的,每每有諜報戰。情報對於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小則關係到企業的產品競爭,大則關係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在一些發達國家,情報被視為企業的“生命線”,情報工作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掌握了情報,就等於掌握了機遇,掌握了財富。美國前總統卡特說過,美國“三分之二的成果來自相關的情報活動”。在信息社會裏,看一個企業的事業發達與否,興旺與否,很重要的一個標誌就是看它的情報獲取能力的強弱。

何為情報?在有些人看來,企業競爭性情報的搜集範圍,應該包括與企業競爭相關的一切情報與信息。這當然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但從實際的角度而言,這既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企業搜集競爭性情報應該有所側重,應重點放在三類內容上:

第一類是宏觀政策、市場環境、技術趨勢等。如稅收狀況、人均收入與可支配收入、服務水準和勞動力的數量與薪水等等。都是應該主要抓住的情報。

第二類是競爭對手的專項情報,有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背景、公司核心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狀況、公司的發展目標與戰略選擇、市場銷售、重點崗位人員情況。

第三類是用戶與中間商的有關情報。隻要指其現實與潛在的購買需求、購買習慣與行為特征,與競爭對手的業務往來、金額、結算方式及其自身的數量、規模與地域分布等。

經常做生意,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充分地掌握方方麵麵的信息與情報。信息不靈,情報不準,就猶如眼不明,耳不聰,寸步難行。比如你不了解市場供求信息,你怎麼能生產出市場暢銷的產品呢?如果你不了解產品價格情報,買近來的都是高價貨,那還有什麼競爭能力呢?如果你不了解政策動態,甚至逆政策而動,像本來國家政策要壓縮限製小棉紡廠,你還去投資辦廠,你怎麼不虧得血本無歸呢?其他像氣候、交通、當地民族習俗等等情況,你都得有一個較為全麵的了解,否則的話,你必然成為市場競爭中的敗將。

前幾年,我國引進外國技術和設備過程中,有不少單位不注意收集科技情報,信息不靈,結果買了落後的技術和已淘汰的設備產品,吃虧上當,浪費了大量的外彙。某科技單位向外商訂購了5台電子探針,安裝以後,當需要購買備件時,才發現此產品已屬淘汰產品。而某工業部門在引進一套設備時,我方在談判中提出根據設備情況要求折價,對方堅持不肯讓步。但由於我方調查細致,摸清了對方的底細,包括這家公司有關這套設備100多項貿易和投資的情況資料,並對其他國家同類設備的貿易情況進行了分析對比,把大量事實擺到了桌上,使對方無言以對,不得不同意以折價39%成交,僅此一項,我方就節省了幾千萬元的開支。

情報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大企業與大公司之中,小生意與做買賣的群體同樣應該深知情報的厲害。比如說一條街上的兩家百貨店來說,探聽競爭對手的各種商品的賣價是最為重要的,因為就所賣商品本身來說,二者並沒有太大的出入,都是從生產廠家那裏進的,質量方麵雙方是吃平。而價格問題是關係到雙方顧客數量的一個重點,隻有把對方的底價摸透了,才能為自己的商品做出恰如其位的訂價,否則訂的太高沒有人買,訂的太少又不過劃算。在比如說一個城市中兩家有名的糕點製作商店,雙方都有自己的絕活或特別商品,這些糕點是撐起門麵的支柱,如果一個競爭對手派過來一個商業間諜將這門手藝學了過去,你的絕活便不再是絕活,就商業競爭來說,你也沒有與對方分庭抗禮的資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