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情報的信息來源很廣泛,有來自報章雜、企業的財務報告,有來自展覽會上的聊天、市場的傳言、企業發的產品手冊,也有來自互聯網的招聘廣告、政府的數據庫等等。這些信息都是雜亂無章的,企業如何應用這些帶有情報性質的信息呢?
情報的真正價值在於分析與研究,從情報中推理出你想要的東西。情報分析是企業競爭情報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
情報到手後,必須經過認真仔細的分析,研究才能供決策層使用。所謂情報研究,就是對搜集到的各類情報資料進行分析、鑒別、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結論的過程。嚴格地說,通過各種手段搜集到的情報,隻能稱之為情報資料,還不能稱之為名副其實的情報。情報人員搜集到的情報資料浩如煙海,而且各種渠道獲得的情報資料,往往是零碎、片麵、真偽混雜,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因此,對各種情報資料查絲辨跡,仔細斟酌、科學分析,最終得出正確結論,是情報研究的中心環節。一般來說,情報資源越豐富,越便於研究和鑒別,得出的判斷就越符合實際。曾有一位一貧如洗的日本人,從前蘇聯科技報刊收集科技思想,然後進行加工、整理和再創造,再把初見端倪的“科技”以高價出售給日本及其他的大工商企業,幾年時間就成了千萬富翁。有人曾作過這樣的比喻:剔除原始情報資料的夾雜物,再仔細地抽絲剝繭,使之成為真正的情報,去粗取精,依據情報資料的使用價值進行取舍,就是這個道理。
福建青州紙廠是以馬尾鬆為主要原料生產紙袋紙的綜合造紙廠,該廠原有的造紙機是1957年從奧地利進口的,設備老化導致產品落後。為使生產的紙袋紙在質量上有一個飛躍,該廠決定引進國外先進紙機設備。但究竟哪一國設備比較先進,經濟效益好呢?該廠領帶首先從情報調研入手,組織有領導、科技人員、情報人員參加的小組,查閱國外有關技術資料,研究了美國提高紙張伸性技術專利和世界水平動態,與此同時,掌握價格情報,做好價格分析。為了獲得精確的價格情報,他們先後采用了幾種方法:一是分析比較各家外商的報價;二是與外商進行技術交流時,有意識地探聽收集價格情報;三是出國考察時,向國外造紙設備製造廠了解設備價格表。然後利用外商之間相互競爭的心理,從報價的三家外國公司中選中了美國貝諸依特公司,引進其先進設備。由於貨比三家,充分利用了外商競爭心理,從而迫使美國動司從引進的71套設備原報價共計1360萬美元降至720萬美元。該廠不但為國家節約了外彙640萬美元,而且自新設備投產以來,該廠產量提高60%,節電50%,每年節煤2萬噸,每年節約木材13萬立方米,紙張質量耐酸度指標達3.5公斤以上,居全國之首。該廠先進紙機設備的引進,使其造紙技術達到國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