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改變思維,改變人生(3 / 3)

我要再講一遍:思想直接影響生活。至於這條原則是如何起作用的,到底有沒有用,或者思想創造現實這個說法是否有理有據,要爭辯起來可能真會沒完沒了。而且,要針對這些進行辯論就好像花費寶貴的精力爭論收音機的工作原理,而不是簡單地打開一個電台,開始欣賞自己最喜歡的節目;或者質疑網絡的合法性,而不是利用網絡進行交流,獲取信息。當下,放棄智力工具而采用心靈工具需要有信仰,秉持開放的思想。心靈工具幫助你的生活變得更加簡潔,幫助你收獲更多。

“有一次,我跟譽滿全球的家庭療法先驅維琴尼亞·薩提亞一起上課,”露易絲說,“她告訴我說她曾經展開一項調查,調查一下自己的學生能有多少種洗盤子的方式。統計完學生們的答案後,她發現洗盤子竟然可以有250種不同的方式。而且每個人都認為隻有自己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如果你閉目塞聽,拒絕接受新思想,拒絕學習新的做事情的方式,就有可能錯過更為簡潔、更好的方法。”

“謝麗爾,你和我一直致力於幫助人們找到一種更簡單的方式,過上一種卓越生活。如果他們能理解這一概念,並且付諸實踐—想開心的想法,作開心的選擇—他們就能與宇宙共呼吸,同流動,開始見證奇跡的發生。接著,他們就會獲得他們所需的所有證據。那些他們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都將會發生。”

每個人都是一架卓越的心靈機器。現在,你的身體裏有50萬億個細胞正在工作。正因為如此,你才能讀完這句話。你的細胞不會相互爭吵,不會質疑各自的分工。它們不會爭辯誰更聰明,誰更有效。它們團結在一起,彼此和諧共處,使得那架叫做“你的身體”的機器時時刻刻都能達到最大的效率。這真是個奇跡!

我們的外部世界中也有著同樣和諧的相互合作。每天,我們創造性的思想、言語、行動、感覺都在不停傳播,和宇宙中的能量一起精誠合作,創造我們的生活。把精力集中在積極的事物上,我們就更有可能創造好的體驗。真的隻有這麼簡單!

要公開宣稱擁有創造力,並明智地運用自己的能量在開始階段十分具有挑戰性。畢竟,大多數人都已習慣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們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都帶有防禦性—隻知道尋找行不通、可能會出錯或是生活中不好的事物。隻需看幾分鍾新聞、讀下報紙或者網頁的頭條,就會發現公眾注意力集中在哪裏。新發現飲用水中隱藏著危險、經濟再次滑坡、盯緊孩子的十個理由……諸如此類,無休無止,令人生懼。而且,即使這類信息已經對我們形成影響,我們可能也意識不到。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能真的會發現自己隻關注那些消極的新聞故事、無趣的談話,以及重複出現的有害思想。這一循環一旦開始,就不可能自己結束。所以,我們一定要警覺,作正確的決定,思考積極的事物,無論在哪條路上,轉彎時一定要將消極的想法轉變為積極的想法。

若疑神疑鬼、抑鬱寡歡,且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人終會變得消極終日。比如,看到一期最新的社會節目,講述一群窘迫至極的人,你就開始顧影自憐,發現自己被一群總是不停陷入某種危機的人包圍著。或者,在工作單位被卷入某件事非後,你就開始八卦自己的生活,或者抱怨自己的生活有多麼糟糕,把事情攪得越發複雜。

“不知不覺中,我們養成了某種思想和行為模式,指引我們的無線電廣播發射機搜尋、發送消極的信號。這隻會讓我們的生活陷入消極狀態,帶來各種困難。這些模式因人而異,差別會很大。如此,每天我們都會陷入一個消極的循環,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總是用缺陷百出、運氣糟糕、微不足道這樣的詞形容自己。”

露易絲進一步給我解釋道:“如果一個人憎恨自己,跟自己說惡劣的話,告訴自己長得很醜陋,甚至不再照鏡子,他就會真的開始覺得不舒服,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每天的生活都不再有樂趣,也不會發生好的事情。但是,隻要你站到鏡子前對自己說‘我愛你’,即使這麼做會讓你很難為情,甚至你自己真的不這麼覺得,但是你的能量會發生變化。接下來的一天中,你的感覺會好起來,開始吸引更好的事情。這時,一些看似難以置信的事情就會發生。比如,通常找不到停車位的時候,你恰好發現了一個空位;或者每個路口都會遇到綠燈。”

我問露易絲,這一切都是如何開始的?為什麼我們要找到這一可以改變自己生活的力量會這麼難?

“從出生那天起,我們整個孩提時代聽到的都是‘停下來’、‘不要做那個’之類的字眼,”她回答道,“我們最先聽到的詞語之中,就包括這幾個。因此,我們也就習慣性地更加關注自己不能做什麼、不被允許做什麼,盡管這一習慣並不是天生的。這些限製性的習慣讓我們畏首不前,不能動用自己擁有的那份事實上十分巨大的潛力。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人張口都是消極的話,對他們來說這已經習以為常。比如,他們一走進門,就會跟你說‘天哪,我差點兒在樓梯摔倒’。過不了多久,這就成了他們的第二天性,他們自己甚至意識不到。無論何時何地,我都能找到這樣的例子。”

“幾周前,我去一家店買衣服,發現了幾件不錯的,就準備去結賬。在收銀台前,我無意中聽到三個女人在談話,她們一個在試衣間裏,一個站在試衣間外麵,另一個在我後麵等著結賬。不一會兒,話題就轉到了她們經曆的一些消極的事情上,幾個人竟然開始互相比起慘來。我收起銀行卡說:‘我待會兒再來結賬。這麼消極的對話我現在受不了。’說完我就走了。過了一會兒我又回到店裏問售貨員:‘她們的對話結束了嗎?’售貨員聽到就笑了,立馬為我結賬。人們都喜歡積極的體驗。這三位女士根本沒有意識到她們消極的對話曾把一名顧客逼出了商店。我肯定,很可能還有其他的顧客聽到她們的對話後二話沒說就走了出去。”

聽到這兒,我也忍不住笑了,接著問道:“所以,我們在未來的旅途中要注重積極的事物?”

“你知道有許多偉大的導師都在傳達這一信息,比如韋恩·戴爾博士、克麗絲汀·諾斯洛普格博士。”露易絲告訴我,“我認為,生活真正的目標是讓自己開心。我們之所以要賺錢,是因為我們要更開心。我們希望身體健康,是因為我們要更開心。我們希望人際關係良好,是因為我們認為這樣一來自己會更開心。如果我們能把讓自己開心定為自己的目標,就能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此刻,我要怎樣才能真正開心?要想些什麼?這些才是我們時時刻刻都要問自己的問題。”

我關上錄音機,開始收拾東西,心裏默念:“阿門,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