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辨證論治篇(八)(3 / 3)

(出處)實用中醫內科雜誌,1991(1):19

複方茶丹降脂片

(組成)澤瀉、茶葉、丹參、何首烏、川芎。

(功效)滋陰補腎,活血利尿。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上藥按2∶1∶1∶2∶1的比例製成片劑。每片0.3克,含生藥1.3克,每次2片,每日3次。

(療效)采用喂養法進行造模後,連續1個月給予肥胖大鼠複方茶丹降脂片,試驗結果表明複方茶丹降脂片能抑製營養性肥胖大鼠的體重及脂肪組織的生長,且能明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但對血清膽固醇水平影響不大。

(按語)方中以何首烏為君藥。首烏性甘,味苦、澀、微溫,歸肝、心、腎經,有補肝腎,益精血,通便解毒的功效,首烏長於補益肝腎,益精血,而且溫而不燥,補而不膩,實為滋補良藥,又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何首烏對實驗性家兔血清膽固醇的增高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能減輕動脈內膜斑塊形成和脂質沉積,還能減少腸道膽固醇吸收,防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緩解動脈粥樣硬化。澤瀉性甘,味淡,寒,歸腎、膀胱經,主要能清退腎中虛熱,雖然沒有滋陰作用,但是卻利水不傷陰,幫助何首烏滋陰清熱,為輔藥。陰虛則血流緩慢,脈道壅滯,故佐以丹參、川芎,丹參性苦、微寒,歸心、心包、肝經,其可活血化瘀,清心安神,現代研究表明,其能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抗凝作用,並能改善微循環;川芎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能行氣活血,祛風止痛,本品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氣,有“血中氣藥”之稱,能“下調經水,中開鬱結”,為婦科活血調經之要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川芎所含有的阿魏酸鈉具有抑製主動脈平滑肌收縮,抑製血小板聚集和輕度抗凝作用;兩藥合用行氣活血,降脂減肥,能相互加強活血作用;茶葉苦寒,利尿清熱,消脂減肥。全方合用,共同治療陰虛火旺又有血瘀的肥胖患者。

(出處)中醫藥學報,1999(3):63-64

五皮飲加減

(組成)鉤藤9克(後下),丹皮12克,白芍15克,茯苓皮12克,陳皮12克,大腹皮15克。

(功效)養血平肝,利水減肥。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

(療效)治療肥胖症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20~64歲,平均33.5歲,輕度肥胖34例,中度肥胖12例,重度肥胖4例。並發脂肪肝4例,並發高脂血症23例,並發糖尿病2例,並發高血壓23例。治療3個月後,顯效14例,有效28例,無效8例,其中近期臨床痊愈8例。症狀改善明顯,總有效率84%,體重平均下降3千克。

(按語)五皮飲原來是治療脾虛濕盛所引起的皮水,本方在原來的基礎上去掉了生薑皮和桑白皮,加用鉤藤、丹皮、白芍,實際上是去掉了宣肺利水的藥,而加用平肝涼血養血的藥,說明了本方不是治療皮水,而是治療陰虛陽亢的肥胖患者。鉤藤甘、微寒,歸肝、心包經,能熄風止痙,清熱平肝,既清肝火,又降肝陽,能使血壓下降,為主藥。丹皮苦辛微寒,歸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為清瀉肝火、虛火的要藥,藥理研究也能使血壓下降,幫助鉤藤平肝瀉肝。白芍主入肝經,補肝血,斂肝陰,而有補血柔肝,平抑肝陽的作用,和丹皮均入肝經血分,一清一補,一瀉一斂,共同滋陰潛陽,同時配合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利濕。陳皮、大腹皮理氣和中,行氣利水。諸藥合用,共同滋陰潛陽,健脾利濕,降脂降壓,而治療肝血不足,肝陽上亢的肥胖患者。

(出處)周文泉.實用中醫老年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634

知柏地黃丸加味

(組成)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地黃10克,山藥15克,山茱萸15克,澤瀉12克,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梔子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

(功效)滋陰降火,補腎消胖。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加減:虛煩而夜寐不安,頭昏頭脹者,加熟棗仁15克,川芎6克,以養陰清熱,安神寧心;心胸煩悶,灼熱,甚則坐臥不安者,重用梔子至15克,加黃芩10克,柏子仁10克,除上焦實熱,散胸中煩熱;低熱或潮熱,自汗盜汗者,加胡黃連6克,地骨皮10克,麥門冬12克,五味子9克以清虛熱,止盜汗。

(療效)治療肥胖症46例,男性16例,女性30例,年齡22~67歲,平均48.5歲,輕度肥胖24例,中度肥胖20例,重度肥胖2例。並發脂肪肝2例,並發高脂血症11例,並發糖尿病16例,並發高血壓12例。治療3個月後,顯效24例,有效19例,無效3例,其中近期臨床痊愈6例。症狀改善明顯,膽固醇、甘油三酯也有較明顯的改善,血糖也有一定降低。總有效率93.5%,體重平均下降3.3千克。

(按語)方用知母苦甘寒,能清熱瀉火,滋陰潤燥,擅長去腎髒虛火;黃柏苦寒,清下焦之虛熱,也能清熱燥濕,現代研究表明其能利膽、降壓、利尿,二者合用,共去下焦虛熱。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即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壯水之主,以製陽光。梔子苦、寒,歸心、肝、胃、肺、三焦經,功能涼血瀉火,清利濕熱,本品苦寒清降,能清瀉三焦火邪,除肝膽濕熱,除虛煩,現代藥理研究有利膽、鎮靜、降壓的作用。女貞子、旱蓮草即二至丸,既補元陰之不足,又可活血利水而使體脂從小便排出。全方共奏滋補腎陰,清熱消胖之功。

(出處)熊曼琪.內分泌專科專病與風濕病中醫臨床診治.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

減肥茶(謝端午)

(組成)何首烏12克,山楂16克,石決明12克,夏枯草12克,錦雞兒12克,萊菔子16克,茶葉6克。

(功效)滋陰瀉火,化痰利濕。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以上方比例,研末為散,每月500克,泡茶飲。

(療效)治療單純性肥胖症47例,3個月後觀察療效,43例有效,其中顯效3例,有效40例,總有效率91.5%,膽固醇、甘油三酯和β脂蛋白均有明顯好轉。

(按語)首烏長於補益肝腎,益精血,而且溫而不燥,補而不膩,實為滋補良藥,又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何首烏對實驗性家兔血清膽固醇的增高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能減輕動脈內膜斑塊形成和脂質沉積,還能減少腸道膽固醇吸收,防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石決明清瀉肝火,平降肝陽,其性鹹寒,也可滋肝陰而明目;夏枯草苦、辛、寒,歸肝、膽經,清瀉肝火,散結消腫,並有降壓作用;兩者幫助何首烏滋陰瀉火。萊菔子行氣化痰;消食和中,錦雞兒健脾滲濕,二者合用,使中氣健而痰消。山楂酸、甘、微溫,能消食化積,兼有破氣散瘀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山楂粉劑有降低實驗性高脂血症的膽固醇與β脂蛋白的作用,並有強心、增加冠脈流量及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山楂黃酮等提取物有降血壓的作用,因此山楂有消積導滯降脂的功用。茶葉苦、甘、寒,入心、肺、胃經,能清利頭目,除煩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茶堿能抑製腎小管再吸收,因而有利尿作用,而且對代謝有興奮作用。諸藥合用,可以滋陰瀉火,化痰利濕,去脂輕身,共同治療陰虛火旺的肥胖患者。

(出處)江西中醫藥,1985(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