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諸藥共為細末,分做7份,每日1份,用開水150毫升浸泡15分鍾。每次飯前半小時服,以後當茶飲。
(療效)治療肥胖症26例,男性10例,女性16例,年齡38~69歲,平均45.5歲,輕度肥胖20例,中度肥胖5例,重度肥胖1例。並發脂肪肝2例,並發高脂血症14例,並發糖尿病6例,並發高血壓20例。治療3個月後,症狀改善明顯,血壓有較明顯的改善,血糖也有一定降低。體重下降0.5~1千克2例,1.5~2.5千克2例,3~3.5千克11例,4~4.5千克3例,5~8.5千克4例,9千克以上2例,無效2例。有效率為92.31%。
(按語)肝腎陰虧者當清瀉肝火,滋補腎陰,以水涵木。首烏性甘,味苦、澀、微溫,歸肝、心、腎經,有補肝腎,益精血,通便解毒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何首烏對實驗性家兔血清膽固醇的增高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能減輕動脈內膜斑塊形成和脂質沉積,還能減少腸道膽固醇吸收,為主藥。夏枯草苦、辛、寒,歸肝、膽經,能清瀉肝火,散結消腫,其水及醇浸出液均有降壓作用;石決明鹹、寒,歸肝經,鹹寒清熱,質重潛鎮,有清肝益陰,平潛肝陽的作用;兩藥合用,使木火得平。萊菔子行氣消痰,山楂破氣化瘀,消食導滯,使痰瘀得除,膏脂得化。澤瀉性甘,味淡,寒,歸腎、膀胱經,有利水滲濕,瀉熱作用,使所化之痰濕膏脂排出體外,現代研究表明,還有幹擾膽固醇吸收、分解或排泄的作用,並有降血糖和抗脂肪肝作用。全方合用,滋陰潛陽,泄熱利水,化痰降脂,共同治療肥胖屬肝腎陰虛型者。
(出處)新中醫,1989(4):15
蒼附導痰湯加減
(組成)蒼術10克,香附10克,枳實10克,陳皮12克,茯苓15克,半夏10克,製南星15克,甘草3克,石斛12克,山萸肉12克,麥冬12克,知母10克,丹皮15克,澤瀉15克。
(功效)滋陰化痰利水。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加減:月經紊亂者加當歸10克,赤芍10克溫經活血;脾虛明顯者加黨參15克,茯苓15克;痰多而黏者加竹茹12克,膽南星12克,枇杷葉12克;腰膝酸軟甚者加杜仲10克,牛膝15克;失眠者加酸棗仁15克,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青蒿10克;痰濁加枇杷葉6克,竹茹12克,杏仁10克。
(療效)對56例肥胖患者進行治療,其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39.5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16年,平均4年,其中輕度肥胖23例,中度肥胖18例,重度肥胖15例。3個月後觀察療效,體重減輕顯效13例,有效31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78.57%,對膽固醇的治療總有效率53.1%,對甘油三酯的治療總有效率57.8%,對全血黏度的改善總有效率46.8%。
(按語)此方為二陳湯加減而成,《醫方考》:“濕痰為患,此方主之。濕痰者,痰之源生於濕也,水飲入胃,無非濕化,脾弱不能克製,停於膈間,中下二焦之氣,熏蒸稠黏,稀則曰飲,稠則曰痰,痰生於濕,故曰濕痰也。是方也,半夏辛熱能燥濕,茯苓甘淡能滲濕,濕去則痰無由以生,所謂治病必求其本也。陳皮辛溫能利氣,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則土足以製濕,利氣則痰無法留滯,益脾治其本,利氣治其標也。”此方加入南星、枳實,祛痰行氣之力加大;蒼術芳香走竄,長於燥濕健脾;香附味辛能散,味苦能降,味甘能和,性平不寒,善於疏肝理氣解鬱,通調三焦氣滯,為行氣的要藥;澤瀉淡滲利濕,加強茯苓的滲濕作用;因恐燥烈太過,傷及陰津,故加入石斛及麥冬,此二藥甘寒,入胃經,養胃陰,生津液,且石斛亦入腎經,滋腎陰,麥冬亦能潤腸通便;加入知母滋陰潤燥;丹皮辛寒,入陰分,於清熱涼血之中兼有清透之力,又能活血化瘀。山茱萸平補陰陽,調和諸藥。本方燥濕化痰,滋陰清熱,治療濕痰壅盛兼有陰虛的肥胖患者。
(出處)浙江中醫雜誌,1997(9):411-412
荷葉飲
(組成)荷葉10克,蒼術12克,生何首烏12克,澤瀉10克,絞股藍10克,生大黃6克。
(功效)益氣養陰,瀉熱通腑,燥濕化痰。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
(療效)將荷葉、蒼術、生何首烏、澤瀉、絞股藍、生大黃等中藥煎後濃縮而成的荷葉飲與天雁減肥茶同時用高脂血症大鼠進行實驗。結果顯示,具有健脾益腎、化濁祛濕行瘀功效的荷葉飲能顯著降低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並能改善血液黏稠度、減緩體重增加,抑製脂肪肝的發生。提示荷葉飲對防治高脂血症、肥胖(或超重)及其並發症有一定價值。
(按語)首烏性甘,味苦、澀、微溫,歸肝、心、腎經,長於補益肝腎,益精血,而且溫而不燥,補而不膩,實為滋補良藥,又有潤腸通便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何首烏對實驗性家兔血清膽固醇的增高有明顯的抑製作用,能減輕動脈內膜斑塊形成和脂質沉積,還能減少腸道膽固醇吸收,防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為主藥。氣虛則血虛,滋陰當益氣,故用絞股藍,甘、微苦、寒,歸肺、脾、心、腎經,功能補氣養陰,清肺化痰,養心安神,現代研究表明其除了有強壯作用外,還可以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中性脂肪、磷脂質、過氧化脂質的含量,而改善高脂血症。肥胖仍是痰濕為主,故加用蒼術燥濕健脾化痰。荷葉鼓舞脾胃清陽之氣,使氣行痰消。澤瀉歸腎、膀胱經,有利水滲濕,瀉熱作用,現代研究表明,還有幹擾膽固醇吸收、分解或排泄的作用,並有降血糖和抗脂肪肝作用,使濕從小便走,也同時加強了滋陰清熱的力量。大黃苦、寒,歸脾、胃、肝、心包經,具有攻積導滯、瀉火涼血、活血化瘀功效。全方合用,共同滋陰涼血,化痰祛濕,降脂減肥,用於治療陰虛火旺的肥胖症患者。
(出處)河南中醫,1999(2):28-29輕身飲(王寶龍)
(組成)茵陳40克,金櫻子、黃精各30克,首烏、葛根、丹參各20克,大黃10克,三七粉5克,澤瀉、生山楂各15克。
(功效)滋陰清熱,活血化瘀。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腹脹肢沉者加枳殼10克,厚樸10克行氣消脹、燥濕通絡;胸悶氣促者加瓜蔞皮15克,法半夏10克寬胸理氣化痰;頭暈頭痛者加天麻10克,蔓荊子10克;煩躁易怒者,加丹皮10克,炒山梔6克;婦女閉經者,加益母草30克,當歸10克,香附6克。
(療效)治療肥胖症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齡37~65歲,平均年齡42.3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20年,平均6年,其中輕度肥胖23例,中度肥胖14例,重度肥胖5例。經治療3個月後,觀察療效,近期臨床痊愈5例,體重減輕顯效23例,有效1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0.48%。高膽固醇、高甘油三酯也得到了很好的控製。平均體重下降4.4千克。
(按語)何首烏甘、苦、澀,歸肝、心、腎經,能補益精血,潤腸通便;黃精甘、平,歸脾、肺、腎經,功能潤肺滋陰、補脾益氣,能補諸虛,填精髓,平補氣陰。兩藥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共同滋補肝腎陰血,為主藥。陰血虧虛則脈道不充,血行緩慢而成瘀滯,故用三七、山楂、丹參活血化瘀,三七甘、微苦、微溫,歸心、肝、脾經,能散瘀止血,消腫定痛,補益氣血,本品甘緩,苦泄溫通,既能治療一切瘀血,又可以補益氣血,強身健體,《本草綱目拾遺》:“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三七能降低全血黏度,促進纖溶和瘀血的吸收,能降血壓、降血脂。佐以茵陳、澤瀉利水通淋,還能清熱瀉火,助首烏、黃精滋陰降火。金櫻子乃收澀之品,恐諸藥活血散瘀太過而加以製約。大黃苦寒降泄,使瘀血痰飲順利排出體外。全方合用,滋陰清熱,活血化瘀,利水消腫,治療陰虛火旺兼有血瘀的肥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