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辨證論治篇(八)(1 / 3)

丹杞降脂方

(組成)丹參10克,枸杞子10克。

(功效)滋陰清熱,活血散瘀。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600毫升,每次飲用200毫升,每日3次,早、中、晚飯前60分鍾服用。

(療效)治療47例患者,年齡21~62歲,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病程最短1年,最長25年,平均4年,並發脂肪肝4例,並發高脂血症13例,並發糖尿病12例,並發高血壓12例,按肥胖指數分輕度肥胖25例,中度肥胖13例,重度肥胖9例,服藥8周後觀察療效,90%的患者飯量下降,73%的患者精力比服藥前好,平均肥胖指數從治療前的31.9下降到治療後的28.38。

(按語)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本方苦能泄降,寒能清熱,主入血分,能活血祛瘀,涼血通經,也可清心除煩,主要用於治血熱瘀阻引起的各種疾病,實驗研究表明,丹參可降低血小板聚集性,有抗凝作用,並能改善微循環。枸杞子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平補陰陽,能治療內熱消渴,本方主要是應用其補益肝腎的作用,現代研究表明,枸杞子含甜菜堿,能降低血糖,有降血脂、抑製脂肪在肝細胞沉積和促進肝細胞再生的作用,又有降血壓、興奮腸道等擬膽堿作用,二藥合用補腎活血,用於治療腎虛血瘀的患者,雖枸杞子為平補陰陽之品,但和丹參合用,則全方主要治療腎陰虛火旺的肥胖患者。

(出處)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1999(10):49

滋陰活血方

(組成)何首烏20克,枸杞15克,丹參20克,丹皮20克,赤芍15克,莪術10克,桃仁9克,鬱金10克,山楂15克,內金10克,草決明15克,荷葉30克,琥珀3克。

(功效)滋陰補肝,活血化瘀。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

(療效)治療肥胖症40例,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齡39~60歲,平均51.5歲,輕度肥胖25例,中度肥胖12例,重度肥胖3例。並發脂肪肝12例,並發高脂血症21例,並發糖尿病12例,治療兩個月後,觀察療效,顯效14例,有效2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5%,糖尿病、膽固醇、甘油三酯都有一定的改善,臨床症狀改善明顯,體重平均下降3千克。

(按語)本方主要以活血為主,丹參、丹皮和赤芍涼血活血,莪術、桃仁、鬱金行氣活血,桃仁還可以潤腸通便,鬱金可以行氣解鬱,涼血清心。首烏性甘,味苦,澀,微溫,歸肝、心、腎經,有補肝腎,益精血,通便解毒的功效,還能減少腸道膽固醇吸收,防止膽固醇在肝內沉積,緩解動脈粥樣硬化。枸杞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肝腎,益精血,平補陰陽,治療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枸杞能降低血糖,有降血脂,抑製脂肪在肝細胞沉積和促使肝細胞新生的作用,又能降低血壓,興奮腸道。山楂、內金和中瀉濁,山楂還可以幫助主藥破氣活血。全方合用,共同行氣活血,滋補肝腎,後幾味藥在現代研究中均有降血壓和降血脂作用。本方主要用於治療血瘀伴有陰虛的肥胖患者。

(出處)山東中醫雜誌,1983(1):23

防己黃芪湯加減

(組成)防己12克,黃芪15克,生薑15克,白術15克,甘草5克,生地10克,漏蘆10克,赤小豆10克,大黃6克(後下),荷葉15克。

(功效)補氣滋陰,利水瀉濁。

(主治)中老年單純性肥胖症。

(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加減:腹脹肢沉者加枳殼10克,厚樸10克行氣消脹、燥濕通絡;頭暈頭痛者加天麻10克,蔓荊子10克;胸脘痞悶、脈滑舌淡者加瓜蔞皮、法半夏各10克;短氣乏力自汗者加黃芪15克;骨蒸潮熱者加黃柏10克,知母10克。

(療效)治療肥胖症30例,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22~67歲,平均40.5歲,輕度肥胖19例,中度肥胖6例,重度肥胖5例。並發脂肪肝2例,並發高脂血症11例,並發糖尿病6例,並發高血壓12例。治療3個月後,症狀改善明顯,膽固醇、甘油三酯也有較明顯的改善。觀察療效,總有效率73.4%,體重平均下降3千克。另報道:用防己黃芪湯加草決明、黃精,治療3例單純性肥胖症並發高脂血症,取得一定效果。因肥人每多衛氣不足,衛陽虛弱為主,並兼有濕濁,故以此為治。經治後,患者自覺症狀和理化檢驗均有顯著改善,有減肥降脂之效。

(按語)本方主要以補氣滋陰為主,防己黃芪湯主要是治療風濕,衛表不固的經方。而在這裏通過加減後成為補氣滋陰,利水化痰減肥良方。黃芪為君,補脾氣以助運化,白術健脾利濕,兩藥合用,扶正驅邪。防己祛風行水除濕,生薑、赤小豆利水除濕,大黃苦寒瀉降,滌蕩腸胃;荷葉升舉清陽,一升一降,使氣機舒暢,水濕不得停滯。因為老年人氣陰兩虛,化痰利濕又會傷陰,故加生地以滋陰,生地滋陰而不戀邪。防己、漏蘆、赤小豆利水瀉濁,大黃通瀉二便,荷葉升清。眾藥合用,配伍精當,共同治療氣陰兩虛的肥胖患者。

(出處)河南中醫,1985(5):22。中醫藥學報,1983(5):35

育陰降脂飲

(組成)遼沙參、川牛膝、枸杞子、麥門冬各13克,

生地黃10克,白芍、鉤藤各30克,蘿卜子、菊花各9克,決明子、當歸、澤瀉、地龍、夏枯草各15克。

(功效)平肝柔肝,育陰潛陽。

(主治)單純性肥胖症伴高血壓者。

(用法)加水1000毫升,煎汁500毫升,每次飲用250毫升,每日2次,早晚飯前30分鍾服用。若頭痛較劇者,加明天麻15克,葛根30克,丹參10克;頭暈較重者,加生龜版30克,蒸首烏15克;腰膝酸軟者,加杜仲、桑寄生各15克,山茱萸10克;血壓持續不降者,加羅布麻30克,羊角粉1克,磁石15克。

(療效)治療肥胖症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齡40~67歲,平均50.5歲,輕度肥胖14例,中度肥胖5例,重度肥胖4例。並發脂肪肝2例,並發高脂血症11例,並發糖尿病6例。治療3個月後,顯效12例,有效8例,無效3例,其中近期臨床痊愈6例。症狀改善明顯,膽固醇、甘油三酯也有較明顯的改善,對高血壓的有效率為86.9%。對體重的總有效率87.1%,體重平均下降2.3千克。

(按語)肥胖症的形成與肝密切相關。肝藏血,主疏泄,若肝失疏泄,氣機橫逆犯脾,脾失健運,可內生痰濁;或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陽常亢,日久必煉津為痰,均可形成肥胖症及高脂血症。後者多伴高血壓兼症,治重平肝柔肝,育陰潛陽。枸杞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肝腎,益精血,平補陰陽,治療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能降低血壓,興奮腸道;生地滋陰涼血;白芍養陰柔肝;麥冬清熱滋陰,四藥合用滋陰養血,補肝柔肝為主藥。鉤藤甘寒,能熄風止痙,清熱平肝,現代研究表明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決明子清瀉肝火,潤腸通便;菊花疏風散熱,平肝明目;夏枯草苦寒,清瀉肝火,此三藥合用,瀉火以平肝。當歸活血養血;沙參益氣滋陰;地龍鹹寒,歸肝肺經,能清熱熄風,還可以利尿消腫;澤瀉清腎中濕熱,利水化濕;牛膝引熱下行,利水消腫,此三藥利小便,以除痰濕,並均有降血壓的作用。全方合用滋陰清熱,平肝瀉火,利水通淋,共同治療肝陰虛陽亢的肥胖患者。

(出處)喬振綱主編.喬保鈞醫案.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健美茶Ⅱ號

(組成)生首烏10克,夏枯草10克,山楂10克,澤瀉10克,石決明10克,萊菔子10克,茶葉10克。

(功效)平肝熄風,理氣化濕。

(主治)肥胖屬肝腎陰虛型。常見於男女更年期發胖,尤其肥胖伴高血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