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艾灸治療3(3 / 3)

其次必須保持良好、自信的心態!研究表明,相當一部分的男性在以前性生活時出現陽萎,都會留下心理陰影,會對下一次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必須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再次如果身體較為虛弱,適當的使用中藥調理身體,還可以結合食補及針灸治療。下麵就詳細介紹灸法治療本病的具體途徑。

(二)治療

取穴如下。

(1)關元:溫和灸,30分鍾,1周灸1次。

(2)命門:溫和灸,30分鍾,1周灸1次。

(三)注意事項

(1)艾灸治療本病需要一段時間方能見效,期間應禁止房事。

(2)如果艾灸後出現睡眠不安、遺精等現象,應暫停一段時間,再行灸治。

第三十二節 原發性痛經

(一)概述

女性在經期前後或經期出現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稱痛經。好發於年輕女性或青春期少女,為婦科常見病,但是嚴重者甚至可以影響到工作和生活。

原發性痛經主要表現為:經期的第一、二天小腹或腰骶部放射性疼痛,一部分人經前腹痛,有些患者伴惡心、嘔吐、尿頻、麵色蒼白、冷汗。精神過度緊張、敏感、勞累、受寒、生活習慣突然改變、健康狀態不良等,都可以產生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

痛經是女性常見的一種症狀,屬正常的生理現象,月經來潮下腹開始疼痛,月經完畢時下腹疼痛消失。所以不要隨便服用、濫用鎮痛藥;除非常疼痛、難以忍受時才考慮用鎮痛藥,但最好在醫師的指導下用藥。

艾灸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確切,而且簡單無不良反應,下麵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二)治療

取穴如下。

(1)關元:艾條溫和灸,或用溫灸盒施灸,10~15分鍾。

(2)三陰交:艾條溫和灸,每穴10分鍾左右。

(3)血海:艾條溫和灸,每穴10分鍾左右。

(4)合穀:艾條溫和灸,每穴10分鍾左右。

(5)地機:艾條溫和灸,每穴10分鍾左右。

(三)注意事項

(1)在月經到來的前1周開始艾灸,經期不宜進行艾灸。

(2)注意並講究經期衛生,經前期及經期少吃生冷和辛辣等刺激性強的食物。

(3)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尤其是體質虛弱者,應結合五髒灸法來改善體質。

(4)治療後無緩解者應及時到醫院行婦科檢查,以明確病因,進行下一步治療。

第三十三節 月經過多(崩漏)

(一)概述

崩漏是婦科常見病症,是指以陰道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為主要表現的中醫重證。發病急,暴下如注,大量出血者為“崩”;病勢緩,出血量少,淋漓不絕者為“漏”。 以青春期婦女、更年期婦女多見。多因氣鬱、血熱、脾虛、肝腎虛等損及衝任,衝任氣虛不攝所致。

崩漏嚴重者可連續幾個月不止,持續日久,能夠嚴重傷害到身體健康,造成貧血,影響到身體各個器官的功能。因此應該及時治療。

中醫艾灸中有專門治療崩漏的特效穴位,下麵就給大家介紹一下。

(二)治療

取穴如下。

(1) 隱白:溫和灸15~30分鍾,或成品艾炷灸3~7壯,每天1次。

(2)三陰交:溫和灸15~30分鍾,每天1次。

(三)注意事項

(1)婦女出現崩漏時要臥床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忌性生活,保證潔具衛生。

(2)要注意經期保健,經前、經期不能入冷水中工作。

(3)不宜過累,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4)忌食辛辣寒涼食物,身體虛弱者適當食補。

(5)更年期反複崩漏,或者絕經後又見崩漏,應做進一步檢查,以排除腫瘤的可能性。

第三十四節 白帶異常(帶下病)

(一)概述

帶下病是指女子陰道內分泌物白帶明顯增多,並見色、質、氣味發生異常為主要表現的婦科常見病證。常見於西醫學的陰道炎、盆腔炎等病引起的白帶增多症。中醫認為帶下俱是濕症。而以“帶”名者,因帶脈不能約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因此發病多是因為脾失健運、脾腎陽虛等不能運化水濕,或感受濕邪傷及帶脈所致。

臨床表現主要為陰道流出的黏稠液體增多,如涕如膿。帶下色白或淡黃,無臭味,神疲乏力,食少便溏,為脾虛;帶下清稀色白,小腹寒涼,腰部酸痛,小便頻數清長者,為腎虛;帶下色黃稠黏,如膿如涕,氣穢臭,陰中瘙癢,小腹作痛者,為濕熱下注。

(二)治療

取穴如下。

(1)關元:使用艾條溫和灸或溫灸盒灸10~15分鍾,每日或者隔日1次。

(2)三陰交:使用艾條灸,每穴溫和灸10~15分鍾,每日或者隔日1次。

(3)腎俞:使用艾條灸,每穴溫和灸10~15分鍾,每日或者隔日1次。

(4)脾俞:使用艾條灸,每穴溫和灸10~15分鍾,每日或者隔日1次。

(5)帶下有腥臭味則加陰陵泉。

(三)注意事項

(1)帶下時如果發現伴有紅色血絲,應及時到醫院婦科進行檢查。

(2)出現帶下病以後,應當比平時更注意衛生,要保持外陰部清潔。

(3)房事要節製,同時避免進食寒涼、生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