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艾灸保健(1 / 2)

第3章 艾灸保健

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燒時發出的藥力和紅外線溫熱刺激,來熏灼特定的穴位,以達到治病防病、養生保健的目的。中醫理論認為,艾灸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使人體元氣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艾灸相關穴位,可以調節髒腑功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還能夠增加紅細胞、白細胞的數量和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如果長期施灸一些保健穴位,就能夠達到調合陰陽,固本培元,補中益氣,強壯全身,祛病延年的效果。

第一節 艾灸的保健作用

艾灸保健是眾多養生方法中的一個,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簡單,安全可靠,副作用小的特點。普通人隻要明白要領後,不用醫師在場,就能夠看著書本操作,自行進行艾灸,一般沒有什麼危險性。是家庭保健的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宋代醫家竇材在《扁鵲心書》中說:保命之法,艾灸第一。

現代人工作繁忙,應酬增多,容易飲食睡眠不規律,平時運動時間也少,身體就好像一台光運作而不保養的機器一樣,遲早會出現毛病。現代的白領階層就是這種狀況,頸椎不適、頭暈、眼睛幹澀、腰腿酸軟、胃痛、失眠等,就算有了這些症狀,大多數人仍然會不加注意,或者想調理身體但是卻找不到合適簡便的方法。我們這時候就可以用艾灸來進行保健和維護了,艾灸能夠調整髒腑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改變血液成分,增強免疫機製,達到調和脾胃、養心安神、調暢情誌、補腎強身等養生保健目的。

艾灸法應用範圍廣泛,病症無論寒熱、虛實、陰陽、表裏均可施灸,治療效果較好,易學易用,經濟節約,安全速效,操作簡便,省時省力,灸處感覺溫暖舒服,十分輕鬆,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它廣泛運用於各科的治療與保健中,對於髒腑功能失調性疾病,慢性疾病,骨傷科疾病,小兒科疾病,各種痛症,感覺、運動功能障礙都有很好的療效。

那麼,人體有300多個穴位,應該選取哪些穴位呢?沒有醫師指導的情況下能否找得準確呢?這些都不用擔心,我們在書後附有穴位圖譜,方便大家進行檢索。在稍後的一節,我們會詳細地講解五髒的保健灸法。

第二節 常用保健灸法

從古到今,保健灸預防疾病、強壯身體的作用廣泛流傳。唐代孫思邈在其《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凡人自覺十日以上康健,即須灸三數穴以瀉風氣”。“宦遊吳蜀,體上常須兩三處灸之,……則瘴癘溫毒,不能著人”。到南宋張杲著《醫說》提出了“若要安,三裏常不幹”這一養生名言。用灸法進行保健既方便又實用,而且副作用小,效果明顯,有時且為針、藥所不及。

《黃帝內經》稱:“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保健灸主要增強人體的正氣,體質變強,疾病自除。在灸法裏麵,常著眼於脾胃與腎,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因此,保健灸常以脾胃及腎為出發點。

(一)足三裏灸法

足三裏穴是曆代養生家最為推崇的穴位,無論是治病還是養生,這個穴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對素體虛弱、脾胃不調、精力不濟、脾腎陽虛者更有很好的療效。

足三裏屬足陽明胃經,是陽明脈所入的合穴。此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