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難時期精減城市人口(1 / 1)

三年困難時期精減城市人口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遭遇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央決定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調整國民經濟“八字方針”,要求精減城市人口2000萬,為此成立中央精簡小組,楊尚昆為組長。90年代,楊尚昆撰寫《回憶錄》,多次談到要係統地談談精減城市人口問題,但是,他當時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寫好《回憶錄》第一冊(即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楊尚昆回憶錄》),精減城市人口問題一直排不上日程。為了幫助他回憶,我根據他平時的談話,並搜集了一些資料,整理出一份素材請他審閱。他看得很認真,在材料上畫了許多標記,對我說:“你整的這份材料有用,它勾起我很多回憶。讓我準備準備,等忙完了這一段,係統地講一講。”遺憾的是,《楊尚昆回憶錄》第一冊內容基本談完以後,他又忙著撰寫紀念周恩來、劉少奇和彭德懷百年誕辰的三篇文章,詳細談精減城市人口問題的承諾始終未能實現。

精減城市人口2000萬,是我國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楊尚昆一生中完成的最艱巨的任務之一。現在,根據他審閱過的那份材料,將楊尚昆主持中央精簡小組工作情況簡述如下。

楊尚昆又一次當了“聽用”

楊尚昆說:“我多次講過,我這個辦公廳主任是個‘聽用’。沒有明確由誰管的或是誰也不願管的,但又必須有人管的事情,都會落在我頭上。比如,三年困難時期,要精減城市人口,就不知道為什麼也要我去管。精簡工作本來是習仲勳、安子文他們在抓,習仲勳是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安子文是中央組織部部長,由他們抓精簡,可以說是名正言順。出乎意料,1962年七千人大會前夕,1月6日,周總理在中南海西花廳召開會議,部署精兵簡政。會上,周總理指定以我為主組成一個小組,指導全國精簡工作。你說怪不怪?當時我想,這是周總理代表中央宣布的決定,明知工作艱巨、困難重重,作為一名黨的高級幹部,也隻能服從分配,把任務接下來,盡力而為之。”

動員安置2000萬城市人口離開城市返回農村,實在是迫不得已的事。周總理說這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全國大搬遷。彭真說,即使最講服從命令的軍隊,把一兩千萬軍隊從這個戰線調到那個戰線也不容易。但是,這項任務居然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完成了。楊尚昆說:“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這樣的奇跡也隻有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才能出現。當時我們告訴回鄉的職工,一旦國家形勢好轉,將優先把他們請回來。但是,時隔不久,一場‘文化大革命’攪亂了整個中國,國民經濟陷入更大的困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中的富餘勞動力一部分重新進入城市,更多的人被吸引到鄉鎮企業,離土不離鄉,問題就這樣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