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運動
20世紀90年代中期,楊尚昆為撰寫回憶錄,先後三次同中央辦公廳的幾位老同誌一起係統地回憶60年代的農村“四清”運動。他的回憶,既談了帶領中辦30多位同誌去陝西長安縣蹲點的經曆,也談了對“四清”運動中若幹重要問題的看法,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建國以後,我曾長期擔任楊尚昆的秘書,也曾跟隨他到長安縣蹲點。我把他的這幾次談話整理出來,供研究者參考。
“鑽進了牛角”
楊尚昆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工作是一年忙到頭,為什麼“四清”運動中還要到長安縣牛角大隊蹲點長達半年時間呢?楊尚昆在談話中講:形勢使然,不過就他個人來說,也的確是想沉下去,認真地蹲一期點。他說:
1964年3月22日,中央發出毛澤東起草的《關於在全黨組織幹部宣講隊伍,把全黨全民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進行到底的指示》,要求從中央到地方除年老體弱有病者外,一律要下去宣講中央關於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兩個文件,至少一次到兩次。躲避不去的,叫做消極怠工分子。不久,7月15日,劉少奇在南京,要求省、地、縣三級領導幹部分批分期下去蹲點,取得社會主義教育的經驗。他嚴厲地批評江渭清,說沒有經過蹲點調查的人,沒有資格當地委書記、省委書記。在這種情況下,我對毛澤東說,我也要下去。毛澤東笑了一下說:“可以。下去蹲蹲點好嘛!”
9月1日,我正式寫報告給小平、彭真。報告說:我想在今冬明春的半年內,下到農村去蹲一期點,參加“四清”工作。我離開後,辦公廳工作由龔子榮同誌代管,有重大事情請示彭真同誌;工、青、婦的日常聯係,由群眾工作組負責,重大問題由他們請示彭真同誌;中監委的聯係,由彭真同誌直接管;調查部的工作(孔原同誌已定下去蹲點),由該部直接請示小平或恩來同誌;精簡小組還有一些善後工作,可由富春同誌照顧(具體工作由周榮鑫同誌辦);編製委員會的工作也可以由富春同誌兼顧;人口普查工作已進行完畢,彙總統計工作正在進行,主要是由公安部在做,將來如何向全國公布,請彭真同誌負責;還有一些具體行政、事務工作,等你們同意我下去之後再作安排。在下去之前,把工作安排得這麼具體,表明我當時確實想沉到下麵去,認真地蹲一期點。
西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知道我要下去蹲點後,表示希望我到他那裏去,他也決定在長安縣細柳公社蹲點。當時,陝西省委擬在陝北、陝南和關中地區各選一個縣(延安、西鄉和長安)開展“四清”。出於交通方便的考慮,西北局安排我去長安。
1964年10月20日,我離開北京。在這以前,中辦的30多個同誌已經先期到達西安。我到西安後,商定中辦的同誌分成四個組,其中農村三個組,分別去鬥門公社牛角大隊、中豐大隊和灃西公社的灃橋大隊;城市一個組,定在西安開關廠。根據劉少奇提出並經毛澤東同意的,中央機關幹部到地方參加“四清”,應同地方幹部混合編隊並受地方領導的意見,我作為一個普通的工作隊員,化名楊清,到牛角大隊蹲點,不擔任任何領導職務。長安縣的“四清”是由鹹陽地區幹部組成的省“四清”工作團鹹陽分團領導的。牛角、中豐、灃橋三個大隊,分別由淳化、三原、禮泉縣幹部為主組成的工作隊負責。
長安縣地處“八百裏秦川”,是全國著名的富庶地區,氣候溫和,地勢平坦,灌溉便利,土地肥沃,但那時糧棉連年減產,工副業蕭條,農民非常貧困。西北局和陝西省委向我們介紹情況時說,陝西農村階級鬥爭形勢複雜,特點一是民主革命不徹底;二是資本主義勢力頑強;三是彭(德懷)、高(崗)、習(仲勳)長期竊據西北地區的領導崗位,一貫執行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不可低估。
我同中辦到長安農村蹲點的三個組於10月30日同時進村,翌年5月16日結束工作同時離村。除回京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和春節期間回京休息了幾天外,實際堅持了半年左右時間。和我一同到長安蹲點的中辦同誌風趣地說,我們“鑽進了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