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農民“恭喜發財”
我國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廣東一些地方,例如龍門縣,也出現了包產到戶,承包土地搞小莊園、小果園、小竹園等,類似聯產承包責任製。對此省委的態度是因勢利導,基本肯定。1979年2月7日,楊尚昆在佛山地委常委擴大會議上講話強調:“‘文化大革命’以來,特別是林彪、‘四人幫’橫行的時候,把我們的國家搞得混亂不堪,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現在還有百分之幾的人吃不飽,有的地方甚至還有賣兒賣女、大量逃荒的,國家搞成這樣,令人痛心。當前,我們必須把局勢穩定下來,把生產搞上去。現在最苦的是農民,首先是讓農民喘喘氣,休養生息。要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首先把農業搞上去,爭取農業大豐收,讓人民吃飽肚子。這裏有一個問題,就是要不要加強對農村的領導?我想是要的,不要領導,還要你共產黨幹什麼?省委、地委都可以取消了。但是,這個領導不是瞎指揮,農民經不起折騰,因為農民底子太薄,今天這樣折騰,明天又那樣折騰,越折騰越窮。要實行正確的領導,就要開動腦筋,多花氣力。幹部要深入到下麵去,給農民當參謀,同農民一起商量什麼事可以辦,應該怎麼辦;什麼事不應該辦。有爭論的,無非是你說服我,我說服你,不是壓服,不要強加於人。當然,這樣的領導工作方法,花費的氣力要大些,要做充分的思想工作。現在要搞農業現代化,靠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化那一套經驗是不夠的,要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知識,我們每一個同誌都要下點工夫,多考慮一些問題。”
楊尚昆在講話中還講了陳雲概括的“全麵、比較、反複”的辯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他指出:“我們想問題,要先想想這一邊,再想想另外一邊,既想過去好的東西,也總結過去的缺點,要把腦筋打開,想得全麵一點。還要進行比較,過去的經驗,現在的經驗,究竟搞得對不對,哪些是對的,哪些是不對的,反複思考,我這個點子出得對不對,照這樣去做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出了問題怎樣去糾正,還有什麼辦法比現在的辦法更好的,叫做深思熟慮嘛!總之,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樣,就把讓農民休養生息、恢複生產,同破除自己的思想顧慮,保護農民積極性、創造性統一起來了。當然,也會有人說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農村工作的兩個文件不是講要堅決製止包產到戶,決不允許分田單幹嗎,現在你楊某人又這樣說,這是自己否定自己嘛!我說,凡是決定了的東西都不能改,不能隨著情況變化而變化,那是‘兩個凡是’思想。”實踐證明,省委是正確的,廣東的農業生產很快得到了恢複和發展。
在廣東,佛山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工、副業比重大。1979年,佛山地區南海縣農民人均年收入240元,這在全省、全國都是比較高的。1980年春節,楊尚昆同劉田夫、楊應彬等到南海縣西樵公社給農民拜年,楊尚昆祝賀他們“恭喜發財”。在當時,省委領導人敢於鮮明地支持農民發財致富,影響就大了。後來,楊尚昆到番禺去,也講“要發點財”,就是說要在社會主義製度下搞富裕一些,提出要善於利用廣東的優越條件,把農林牧副漁搞得更多些,發展得更快些,大家要多想辦法,怎樣富?用什麼辦法富?要解放思想,不要被老框框限死。當然,致富要靠發展生產,不是搞歪門邪道。
推廣“清遠經驗”
工交戰線上的改革,主要是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當時,廣東出現了一個“清遠經驗”。所謂“清遠經驗”是指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清遠縣委針對當時國營企業徘徊不前的問題,在17個企業中大膽推行“超計劃提成獎”,實行一年,總產值增長8.5%,利潤增長2倍以上,稅收增長30%,工人收入增長18.3%。與此同時,撤銷了縣工業部、交通局等部門,成立了統管全縣工交係統人財物大權的縣經委,探索工業領導體製的改革。習仲勳專門為此召開座談會,肯定了清遠經驗,他說:“‘清遠經驗’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土生土長的,大家熟悉,學起來也容易。不要總是牆裏開花牆外香,要讓這朵花牆裏也香。”當然,清遠的做法還很不完善,需要進一步總結提高。當時,四川在這方麵走在了前麵,已在100個企業中進行了擴大企業自主權試點,而廣州隻有3個企業在試點。為了推動工業企業改革,市委決定派市委書記、市革委會副主任範華帶隊到四川參觀學習。
1979年9月,楊尚昆在廣州市工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講了話,對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作了一次促進。他指出,同全國比較起來,廣東的發展是落後的,而且相當落後。浙江、江蘇、四川都比我們好。我們一定要千方百計想辦法趕上去。各單位生產任務完成了,還要補學開動腦筋,解放思想,貫徹落實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這一課。要重新學習,學習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把腦筋打開,因為多少年來,工交、財貿等方麵的同誌,特別是領導幹部大多數思想上被框框限製住了,不敢想,更不敢幹。就是說思想上有些僵化,前怕狼後怕虎。在新生事物麵前總會有困難、有問題,甚至會犯錯誤,犯了錯誤可以改嘛!我們辦工業幾十年,基本上可以這樣說,受蘇聯、斯大林時代這種建設方法的影響,就是中央集權,統得死死的,地方、企業一點自主權都沒有,或者很少。毛澤東發現了這個問題,說要發揮兩個積極性,話雖然講了,但是問題卻一直沒有解決,現在要下決心解決這個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一條,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企業搞得好不好,製度有沒有問題,要看這個企業的生產發展快不快,對國家貢獻大不大,工人的生活改善得多不多。我們強調擴大企業自主權的試點,不完全是領導的事,而是要領導、工人、技術人員三結合共同來完成。要走群眾路線。試點能否得到成功,主要決定於是不是走群眾路線,是不是從群眾中來,隻靠幾個領導人關在房子裏苦思冥想是搞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