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人全麵發展的基礎,關係千家萬戶的幸福。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於保障健康、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日益增長。新的醫學模式和健康理念告訴我們,人們防治疾病和維護健康不能單純依靠被動的醫療技術服務,而應強調自身主觀能動作用,進行積極主動的預防保健,特別是養生。

中醫藥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和我國獨具特色的衛生資源,其“治未病”理念體現了中醫學先進和超前的醫學思想。“治未病”包括三個主要層次,即“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瘥後防複”。“未病先防”著眼於未雨綢繆,保身長全,是“治未病”的第一要義;“既病防變”著力於料在機先,阻截傳變,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瘥後防複”立足於扶助正氣,強身健體,防止疾病愈後複發。“治未病”的核心,直接落實到一個“防”字上,充分體現了“預防為主”的思想。在“治未病”實踐中,曆代醫家均強調以養生為要務,認為養生保健是實現“治未病”的根本手段。從馬王堆的導引圖到華佗的五禽戲,以及後世醫家倡導的包括運動、飲食、心理諸方麵的係列養生方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養生文化。

為了倡導科學、準確、實用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中華中醫藥學會組織其11位首席健康科普專家編著了《中醫首席健康科普專家談養生》叢書。11位專家都有著深厚的中醫藥功底,他們長期從事中醫藥臨床、教育和科研工作,對中醫藥文化和中醫養生保健有著深刻獨到的理解。我認為這套書的出版有助於讀者了解和掌握正確、實用的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從而為維護健康服務。

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關注並實踐中醫“治未病”的理念和方法。如果大家都能注重養生保健,防患於未然,不僅可以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不得大病,還可以減輕國家和家庭的醫療衛生負擔,實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