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健康相信誰
今天,我們的國家富了,人們生活好了,希望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希望健康地活到百年。麵對眾說紛紜的養生方法,我們如何取舍?請看中華中醫藥學會首席健康科普專家溫長路教授深入淺出的分析。
1.什麼是健康?
談到健康問題,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這麼一個概念:什麼是健康?有的讀者會說:健康就是不生病唄。這個答案對嗎?我說這個答案是對的,但是不夠全麵。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按照傳統的觀念,健康就是不生病,當我們的國家處於非常貧困的時候,當我們連肚子都填不飽的時候,健康就是不生病。然而,幾十年後的今天,國家富裕了,生活好了,我們要求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健康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的新定義,身體不生病,僅僅是健康的一個方麵,健康還包括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狀態和道德觀四個方麵。
健康=健康的身體
+健康的心理狀態
+健康的社會適應狀態
+健康的道德觀
我簡單地給大家做一些解釋,健康的身體大家都知道,就是不生病,但是身體不生病不等於心理不生病。一個人長得很結實,可以長得人高馬大、身強力壯,但是老是在生氣,情緒不佳,這個人心理就不夠健康,他就不是一個完全健康的人。
健康的社會適應狀態: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家庭和社會當中,在家庭有父母,有子女,要和這個家庭和睦相處。如果在家裏婆婆和媳婦處不好,甚至兒子和父母處不好,屬於家庭適應狀態問題,這是小的方麵。大的方麵是社會適應狀態,你要參與社會工作,如果在單位這個也看不順眼,那個也看不順眼;甚至走在大街上,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這種心態是不健康的,對身體也是不利的,所以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也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為什麼健康的道德觀也納入健康的範圍呢?有很多人不理解,道德和健康有關係嗎?有關係。我們國人是最講道德的,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世界都是需要講道德的,我們現在不是講規則嗎?遊戲有規則,生活也是有規則的,這個規則除了法律以外就要由道德來約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更基本的就是用道德來約束,不能什麼事都靠法律來約束。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每天都在琢磨人,在家老想著怎麼把兄弟們壓下去;在社會上,就想怎麼能當領導,怎麼賺錢,怎麼把別人壓下去,怎麼把別人整下去。如果你天天都在琢磨這些事,你的道德觀就不是健康的,如此,你的身體能健康嗎?肯定是不健康的。當然我這裏隻是舉個簡單的例子,道德還包括很廣泛的方麵。就是說,健康的道德觀也直接影響著你的健康。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了這樣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身體不生病,而且包括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社會適應狀態和健康的道德觀。
2.我的健康我做主
健康的含義這麼多,有朋友要問,我的健康相信誰?到哪兒找健康?我的回答是“我的健康我做主”。
近年來,我國的養生熱一浪高過一浪。電視台大多都在講養生,從地方台到中央台,到處是養生大講堂,到處在講養生。今天的書城,最明顯的位置擺的都是健康的書籍。全國的健康書籍有6 000多種,有很多銷售排名靠前的書,都是與養生保健相關的。543家出版社中有70%的出版社都在出健康書、養生書,其中還有很多是和醫學不沾邊的出版社,也在出版健康養生書。在講養生、寫養生的專家中,有一些是醫學專家,有一些是和醫學不沾邊的人。大家都在講養生、都在寫養生,說明健康是大家關心的主題,健康是熱門話題。
新華社記者的一篇文章說:21世紀有關健康的書成了家庭的“紅寶書”。提起“紅寶書”,一些老年朋友、中年朋友很快會聯想到那個特殊的年代,無論哪家都有“紅寶書”,現在把健康書作為“紅寶書”看,說明每個家庭都有健康的書,甚至有的家庭不止三本、五本這樣的“紅寶書”。大家關心健康,是個好事。如果一個人缺乏健康,不僅僅影響到自己的生命質量,影響到他的家庭,更影響到事業,甚至影響到我們國家、民族的發展,所以關心健康是無可指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