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把健康講亂了、講濫了、講雜了,講得老百姓無所適從了,這就值得深思。有的專家說吃黑木耳好,全民都去吃黑木耳。有的專家說男子多虛,大家都吃枸杞子,都吃動物的腎髒,或者動物的生殖器。有的專家說豆腐和菠菜不能同煮,影響菠菜中鈣的吸收;有的專家說中國人吃了幾千年,沒看見吃出什麼毛病來。有的專家說癌症發病率這麼高,是當前用化肥種的糧食和環境汙染造成的;有的專家說,90%的癌症是被嚇出來的。有的專家說糖尿病也是吃出來的。所以,當養生剛剛熱起來的時候,大家都在談養生;當熱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很多人就考慮我們怎麼養生,我們到底該相信誰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進行探討。
首先,要從宣講專家這塊著手,杜絕那些濫竽充數的專家傳播錯誤的健康養生知識。這就需要發揮專業學術團體的作用,由專業的學術團體推選出業內公認的專家來傳播科學知識。相關單位和媒體在采納科普知識時,應聽聽專業學術團體的意見,避免不正確的觀點流入社會。
其次,我們在接受一些健康養生知識的時候,應該辨證地看待,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特別是通過一些不正規渠道獲得的健康知識更應多個心眼。麵對社會上流傳著很多健康養生知識和方法,病人在接受、選擇的時候最好請教一下正規醫院的醫生,特別是涉及停藥或者采取其他治療方法的時候,這樣既避免上當受騙,又避免貽誤病情。
3.中醫帶您走上健康路
養生熱從國內到國外,人們最看重的是中醫養生,最看重的是中醫藥文化。外國人說,中國人最會吃;有的老百姓說,我們現在天天在過年。中國的文化在吃飯上表現得最為突出,中國的文化在養生保健上也表現得較為突出。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998年在巴黎會議宣言上說:“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25個世紀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代表,也就是說21世紀,人類要生活得好,就要向中華文化學習,學習中國優秀傳統的中醫文化,其中也包括養生文化。
◆中醫的核心理念是“和”
中國人怎麼養生?中醫怎麼養生?就講一個“和”字,和和順順、和和諧諧、平平和和是中醫的基本理念,也是養生的基本理念。
“以人為本”,中醫治病是以人為本。西醫看病,單子來了一看,什麼疾病用什麼抗生素;一看片子,是骨頭出毛病了,還是哪一個部位出問題了,用什麼藥。中醫則不同,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活體,中醫提倡的是以人為本,必須看是老人還是孩子,是強壯的人還是體弱的人,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是體質胖的人還是體質瘦的人,不同的情況用藥是不同的,所以中醫強調以人為本。
“以順為養”,這是我們後麵要談的主題,我稍後再講。
“以和為治”,是中醫治病的方法,求和,中醫認為人體陰陽要平衡、氣血要平衡。人體就像一架天平,陰、陽、氣、血就像天平的兩頭。如果陰、陽在兩頭平衡了,這個人就不容易生病了。如果天平的一頭輕、一頭重,陽氣太盛了,陰氣太虛了,人就生病了。中醫治病的手段,就是醫生運用“砝碼”,把重的一頭減輕點,或者把輕的一頭增加一點。減輕一點叫做清熱、去火等;增加一點叫做補虛,不管補氣、補血、補陰、補陽,調平“天平”,疾病就沒有了。不管中醫怎麼治病,目的都是為了身體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