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康複治療 4(1)(1 / 3)

第三章康複治療 4(1)

第四節早 期 幹 預

一、早期幹預基本概念

406.早期幹預的概念及目的是什麼?

早期幹預是對幼小年齡的發展偏離(或落後)正常或可能偏離(或落後)正常的嬰幼兒采用的一種特殊教育、訓練的手段或方法。通過這種教育措施的實施,可望使這部分嬰幼兒的智力或能力有所提高,並獲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能。

早期幹預的目的是要扭轉這種偏離正常發展的矢量,也就是說通過特殊的教育措施,使這些嬰幼兒在生命早期使其發展逐漸往正常方向前進,或最大限度地“靠攏”正常發展。

407.早期幹預的內容有哪些?

早期幹預的行為領域有5個方麵。

(1)大運動:指姿勢或全身的活動,包括俯臥抬頭、坐、爬、站、走、跑等。

(2)精細動作:指手和手指的動作,包括大把抓握、對指捏和一些簡單的手眼協調技巧等。

(3)語言:指麵部表情、發音、懂話、說話。

(4)認知能力:指小年齡兒童的適應性行為,包括感知(視、聽、觸、嗅、味覺等)、擺弄物體、手眼協調、使用簡單工具、解決簡單問題等對物的反應能力。

(5)社會行為:指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包括自己會吃、喝、穿衣、脫衣、戴帽、脫帽、穿鞋、脫鞋、自己知道大小便等。

408.早期幹預的對象有哪些?

有3種嬰幼兒時應該接受早期幹預的對象。

(1)已經確定了有發展落後的嬰幼兒。

(2)身體的因素造成的可能有落後危險的嬰兒,即高危兒。

(3)環境因素造成的可能有落後危險的嬰幼兒。

臨床上常見的有已確診的各種類型的腦癱(1歲半以內的)、中樞性協調障礙、精神運動發育延遲、精神發育遲滯伴自閉傾向、發育境界兒等。

409.早期幹預的方式有哪些?

在早期幹預領域內,有一種特殊的幹預方式,在臨床應用的即嬰幼兒刺激大綱,當發現1.5歲以內的嬰幼兒有發展落後的表現或可能時,就要讓他接受這種“嬰幼兒刺激”訓練。

所謂嬰幼兒刺激大綱也是一種早期幹預大綱,但更著重在感官、運動的訓練,設計的訓練項目與正常嬰幼兒發展順序相同,視、聽、大把抓物、對指捏物、俯臥抬頭、坐、站、走、發語音、模仿單個詞等,每天30min。訓練實際上等於是給他們各種刺激,讓他們作出反應,接受這種訓練必須是個別的、鬆散的、結合日常生活,訓練時盡量讓孩子高興,絕不能勉強。

早期幹預的方式很多包括家庭使用方式及在集體環境中使用的方式等。

410.早期幹預的效果怎樣?

總結早期幹預的效果,有以下幾點比較明確。

(1)幾乎毫不例外,接受訓練的嬰幼兒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2)從人的一生看,早期教育的所得有累計的特點,所以年齡越小效果越好。

(3)輕度落後等級的嬰幼兒接受早期幹預的效果較中、重度落後等級的嬰幼兒效果好。

(4)父母親的合作絕對不能少,隻靠治療師的訓練遠遠不夠。

(5)訓練要堅持,已開始後就不要中斷,訓練時間愈長效果愈好。

411.早期幹預的關鍵年齡是什麼?

早期幹預要在發展落後兒童6歲以前,最好是在3歲以前就開始,當然一經發現孩子有發育落後的表現,馬上就開始幹預更好。嬰兒期是大腦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早期腦的可塑性主要由於突觸在迅猛增加期,神經回路不穩定,環境刺激可以塑造最優的皮層細胞結構。如果腦受損傷,通過早期豐富的環境和功能訓練,大腦可重組功能,所以說0—1.5歲是早期幹預的尤為重要的關鍵年齡。

412.對初次進行早期幹預患兒檢查的內容有哪些?

(1)詢問病史詳細詢問患兒的高危因素及臨床診斷。

(2)從大運動、精細動作、認知能力、社會交往五個方麵對患兒進行檢查,找出患兒存在的問題,評估出患兒在這五個方麵各相當於正常兒的月齡。

(3)根據患兒存在的問題及相當於的月齡製定出訓練計劃。

(4)詳細向家長說明早期幹預的內容及患兒目前存在的問題,相當於的月齡,訓練計劃和訓練目的,讓家長正確認識目前孩子的狀況,並取得家長的配合,隻有家長與治療師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413.嬰幼兒體重增長的規律是什麼?

體重是衡量嬰幼兒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最重要的指標,大多數新生兒生後3~4d後出現生理性體重下降。正常新生兒的平均出生體重為3.20~3.30kg。嬰兒滿月時一般增重0.5~1.5kg;生後第2和第3個月平均增重0.9~1.25kg;4—6個月平均每月增加0.45~0.75kg;7—12個月平均增0.22~0.37kg;全年共增重約6.5kg。生後頭3個月增長速度最快,以後隨月齡增長而逐漸減慢。一般生後3個月的體重為出生體重的2倍,1周歲體重為出生體重的3倍,1—2歲全年體重增長2.0~2.5kg。對嬰幼兒來說,定期測量體重十分重要,體重不按常規增加或者下降,除患病以外,大都是由於護理不當或營養供給不足,必須及時糾正。

414.嬰幼兒身高增長的規律是什麼?

身高是指從頭頂到足底的垂直距離,它可反映全身的生長水平和速度。嬰兒出生時身長約50cm,在生後前半年增長最快。前3個月每月平均增長3.5cm;3—6個月每月平均增長2.0cm;6—12個月每月平均增長1.0~1.5cm;一般到1歲時共增長25cm;1歲後逐漸減慢。1—2歲全年身長增長10~12cm,以後每年遞增5~8cm不等,1歲時約為出生時的1.5倍,由於身長受種族遺傳和性別的影響較為明顯,個體間的差異較大,父母千萬不要因為測量結果比正常標準的平均數稍低而焦慮不安。

415.嬰幼兒頭圍增長的規律是什麼?

頭顱的大小是以頭圍來衡量的,頭圍的增長與腦的發育有關,年齡愈小,頭圍增長速度愈快。正常新生兒出生時頭圍約34cm,第1個月增長最快,平均增長2.8cm,第2個月增長1.9cm,第3個月增長1.4cm,以後逐漸減慢,4—6個月共增長3.0cm,7—9個月共增長2.0cm,10—12個月共增長1.5cm,生後第1年全年約增長13cm,第2年約增長2cm,第3年約增長1cm,可見嬰兒期是腦發育最快的1年。嬰幼兒期定期測量頭圍,掌握頭圍的生長速度,及時發現頭圍過大或過小的異常現象,並注意嬰幼兒動作和語言發育狀況,以便及時給予早期幹預治療。

416.嬰幼兒視覺發育的規律是什麼?

視覺最初發生的時間應當在胎兒中晚期。4—5個月的胎兒即已有了視覺反應能力以及相應的生理基礎。出生幾天的新生兒即能注視或跟蹤移動的物體或光點。1個月內的新生兒還不能對不同距離的物體調節視焦距,似乎有一個固定的焦點,動力視網膜顯示最優焦距為19cm,2個月以前的嬰兒,最佳注視距離是15~25cm,太遠或太近便不能看清楚。2個月以後嬰兒開始按物體的不同距離調節視焦距,4個月時已能對近和遠的目標聚集,眼的視焦距調節能力即已和成人差不多,新生兒容易集中注視對比鮮明的輪廓部分。嬰幼兒容易注視圖形複雜的區域、曲線和同心圓式的圖案,3—4個月時顏色視覺基本功能接近成人,他表現出對某些顏色的偏愛,他們偏愛的顏色依次為紅、黃、綠、橙、藍等。

417.嬰幼兒聽覺發育的規律是什麼?

現在的研究證明:5—6個月的胎兒即開始建立聽覺係統,可以聽到透過母體頻率為1 000Hz以下的外界聲音。嬰兒出生後頭幾天聽覺敏感度有很大的提高,新生兒聽覺閾限高於成人10~20分貝。嬰兒在高頻區的聽力要比成人的好。現在的研究還證明,嬰兒有很強的音樂感知能力,新生兒喜歡音樂而討厭噪音。3個月時已能靜靜躺在那兒傾聽音樂,2—3個月時嬰兒已能初步區別音樂的音高,3—3.5個月時已能區別音樂,6—7個月時已能區別簡單的音調,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盡早對小兒進行音樂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