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陽虛用附子理中湯。方中以附子、幹薑溫中散寒;人參、白術、甘草健脾益氣。若腹中冷痛較重者,加高良薑、香附、丁香、吳茱萸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若胃寒氣凝而見嘔逆者,加砂仁、半夏、生薑溫中和胃降逆;若腹瀉較重則加肉豆蔻、補骨脂溫補脾腎、澀腸止瀉。
(2)脾陰虛
①症狀:不思飲食,肌體消瘦,口幹唇燥,低熱,手足煩熱,大便燥結,麵部潮紅,舌紅少苔而幹,脈細數。
②病機分析:脾主運化水穀精微,唐容川在《血證論》中曰:“脾陽不足,水穀不化;脾陰不足,水穀仍不化也”,故見不思飲食;脾主肌肉,脾虛氣血生化無源,肌肉失養,故見肢體消瘦;口幹唇燥,低熱,手足煩熱,大便燥結,麵部潮紅,舌紅少苔而幹,脈細數,皆陰虛內熱之象。
③治則:甘淡柔潤,滋養脾胃。
④方藥:參苓白術散減砂仁、陳皮,加石斛、麥冬、天花粉等。方中皆甘味之藥,甘以入脾。茯苓、山藥、扁豆、蓮肉、薏苡仁甘淡滲之,培補中宮而不燥其津液;人參、白術、甘草甘溫益氣,氣能生津,陽生陰長;加入石斛、麥冬、天花粉等甘潤生津,以益脾胃之陰;桔梗能助脾胃以升清氣。若食後脹滿兼有氣滯者,加雞內金、神曲、萊菔子等;如大便秘結,腸道失於濡養者,加麻仁、肉蓯蓉以潤腸;若手足心熱、口幹、心煩、虛熱明顯者加胡黃連、地骨皮、知母以清虛熱。
4.肝髒虛損
(1)肝血虛
①症狀:眩暈,目昏眼花,視力減退或雀目,麵色少華,脅部隱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或筋惕肉跳,爪甲不榮,失眠,多夢,舌淡脈細。
②病機分析:肝開竅於目,肝血不足不能上榮,故眩暈,目昏眼花,視力減退或雀目,麵色少華;肝主筋,其絡布胸脅,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故見脅部隱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急,筋惕肉跳;爪為筋之餘,筋不得養則爪甲不榮;肝藏魂,肝血不足,魂不守舍,故失眠,多夢;舌淡、脈細為血虛之象。
③治則:補益肝血。
④方藥:四物湯加味。方中以熟地黃、當歸、白芍、川芎補血調血,補而不滯;可加阿膠、何首烏、雞血藤、枸杞子以增強補肝血之功。若血虛日久筋脈失養而見肢體麻木,筋脈拘急,筋惕肉跳者,加木瓜、伸筋草、天麻等以舒筋活絡;若脅痛較重者,可以佐川楝子、鬱金、香附等疏肝理氣止痛;若視物不清,雀目者,可加入蒼術、決明子、楮實子等以養肝明目。
(2)肝陰虛
①症狀:眩暈,頭痛,耳鳴,急躁易怒,心煩失眠,頭麵烘熱,視物不明,目幹畏光或雀目或目赤,或肢體麻木,筋惕肉跳,甚則抽搐,舌紅少苔,脈細數。
②病機分析:肝陰不足,一則不能上榮頭麵,一則陰不製陽,肝陽上擾清竅,故見眩暈,頭痛,耳鳴;肝開竅於目,肝陰不足,目失所養,故見視物不清,目幹畏光,或雀目;肝屬風木之髒,內寄相火,肝陰不足,肝陽上亢,虛火內擾故急躁易怒,心煩失眠,頭麵烘熱,目赤;虛風內動則見肢體麻木,筋惕肉跳,甚則抽搐;舌苔少紅,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③治則:滋補肝陰。
④方藥:補肝湯加減。方中以四物湯養血柔肝;麥冬、棗仁、木瓜、甘草滋養肝陰(木瓜、甘草酸甘化陰)。臨床上可加入枸杞子、桑椹子、女貞子、沙苑子以增強滋補肝髒陰血之功。若眩暈、頭痛、耳鳴較甚,或出現肢體麻木、震顫、筋惕肉跳等症狀,為陰虛陽亢、虛風內動之證,酌加石決明、菊花、白芍、鉤藤、龜甲平肝潛陽、育陰息風之品;若頭麵烘熱,急躁易怒,目赤,目幹較重,為肝陰不足、肝火上炎之證,酌加龍膽草、黃芩、梔子等清瀉肝火之品。
5.腎髒虛損
(1)腎氣虛,腎陽虛
①症狀:腎氣虛麵色淡白,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精神不振,氣浮於上,動輒氣急,遺精滑精,或大便滑脫,小便頻數清長,或遺尿,舌淡,脈沉無力。腎陽虛在上症基礎上又見畏寒肢冷,腰脊酸冷,或見陽痿,五更泄瀉,下利清穀,或見肢體水腫,按之沒指,舌淡胖有齒印,脈沉細而遲。
②病機分析:腎氣虛不能上榮頭麵耳竅,則見麵白、頭暈、耳鳴;腎主骨,腎氣虛,骨失所養,則見腰膝酸軟;腎氣通於腦,腎氣不足,無以振奮精神則見精神不振;腎主納氣,為氣之根,腎氣不足,納氣無力,則氣浮於上,動輒氣急;腎主藏精,腎氣虛,精失固藏則見遺精滑精;腎司二便,若氣虛對二便失去固攝,則見大便滑脫,小便清長或遺尿;腎氣虛,無力振奮陽事則見陽痿;脈沉無力,為氣虛之象。腎氣虛進一步可發展為腎陽虛,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肢體,則見畏寒肢冷,腰脊酸冷;命門火衰,則無力振奮陽事;釜底無薪,火不生土,故見五更泄瀉,下利清穀;若陽虛不能蒸化津液,氣化無權,則見肢體水腫,按之沒指;舌淡胖有齒印、脈沉細而遲是陽虛之象。
③治則:補腎氣,壯腎陽。
④方藥:腎氣虛用金匱腎氣丸加減。方中以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以生腎氣;少佐桂附,少火生氣。《醫宗金鑒》曰:“此腎氣丸納桂附於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
腎陽虛則用右歸丸。方中以附子、肉桂溫補腎陽;杜仲、菟絲子、鹿角膠溫補腎氣;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當歸、枸杞子補益精血,從陰引陽。
若腎不納氣,動輒氣急則加入胡桃肉、五味子、蛤蚧等以補腎納氣;若精失封藏、遺精滑精較重者,加入芡實、沙苑子、蒺藜、龍骨、牡蠣等以澀精止遺,或加服金鎖固精丸;如五更泄瀉,甚或大便滑脫者加罌粟殼、訶子、補骨脂,或加服四神丸以溫補脾腎,澀腸止瀉;如小便清長甚或小便失禁者,加桑螵蛸、益智仁,或服桑螵蛸散合縮泉丸;如肢體水腫,小便不利者,加車前子、澤瀉、茯苓、白術等利水消腫,或改用真武湯加減。
(2)腎精虛,腎陰虛
①症狀:腎精虛見形體虛弱,頭暈目昏,耳鳴耳聾,健忘、智力減退,腰脊酸軟,兩足痿弱,男子精少,女子經閉不孕。腎陰虛在腎精虛症狀基礎上見骨蒸潮熱,五心煩熱,遺精盜汗,顴赤,口幹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
②病機分析:腎藏精,精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基本物質。腎精不足,機體失養故形體虛弱;精生髓,腦為髓之海,精虧無以充養腦髓與頭麵諸竅,故見頭暈目昏,耳鳴耳聾,健忘,智力減退;腎主骨生髓,髓貫脊中,腎精不足,骨與督脈失養則見腰脊酸軟,兩足痿弱;陰精不足,腎主生殖功能減退,故男子精少,女子經閉不孕。
精屬陰,是腎陰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地說,腎精虛亦屬腎陰虛範疇,但臨床上所謂的腎陰虛,一般是指除見精虛症狀外,尚有陰不製陽、虛熱內生症狀的綜合征候。腎主骨,腎陰不足,虛火內蒸於骨,故見骨蒸潮熱,顴者骨之本,熱蒸於骨故顴赤;虛火擾動精室故遺精;五心煩熱,口幹咽燥,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皆陰虛內熱之象。
③治則:腎精虛重在填補精髓,腎陰虛則宜滋陰降火。
④方藥:腎精虛用河車大造丸。方中以紫河車大補精髓,以壯真元;人參、地黃、龜甲、杜仲、牛膝益氣滋陰,充填腎精;天冬、麥冬滋金生水。腎精虧損一般無相火內動,故去黃柏之苦寒。精虧較重者,可加入豬脊髓、鹿角膠、燕窩、海狗腎等血肉有情之品以大補精血。
腎陰虛用左歸丸或六味地黃丸。方中以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膠、龜甲、牛膝、山藥、菟絲子等以滋補腎陰;菟絲子、鹿角膠從陽引陰,澤瀉降濁,牡丹皮瀉火,茯苓運脾,使補中有瀉,補而不滯。若虛火較旺者,可加入黃柏、知母以清瀉相火,或改用知柏地黃丸。
腎髒虛損臨床上常見到陰陽兩虛之症。治則陰陽兩補,方藥參考以上所述。
然五髒之間往往相互影響,肺脾氣虛、肺腎陰虛、心肺氣虛、肺腎陰虛、心脾血虛、心肝血虛、心腎不交、脾腎陽虛、肝腎陰虛等臨床上常常見到,治療應靈活運用。另外,人體氣、血、陰、陽又是密切相關的,一者之虛可以累及其他三者,所以臨床用藥應注意其間關係。如補氣生血法、從陰引陽法、從陽引陰法等為臨床所常用。
【針灸】
選用大椎、關元、氣海、足三裏、三陰交等穴位,用補針刺或艾灸(陰虛慎灸),能起到扶助正氣,促進氣、血、陰、陽恢複的作用。每次2~3穴,交替進行。同時,還可根據五髒虛證的不同,加選五髒的背俞穴治療。
(三)蹊徑妙法
——生血湯在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治療中的應用
再生障礙性貧血簡稱再障,是由於多種病因引起骨髓造血組織明顯減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綜合征。典型表現為進行性貧血、出血、感染和全血細胞減少。根據病程緩急可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慢性再障以貧血為主要臨床表現,而出血及感染較輕,病程多達數年以上,屬中醫學虛勞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