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6—12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2)
要孩子適應學校生活
孩子一般在五歲到六歲左右就要開始學生生涯了——如果我們把幼兒園暫且拋開不算的話。麵臨環境的變化,孩子能適應嗎?父母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幫助孩子去適應新的學校生活不隻是學校的要做的事情,在學校裏老師會幫助孩子融入學校生活,家長也應該支持孩子接受變化。
小雨欣從第一天就不習慣讀國小了。媽媽把雨欣帶到教室和老師見麵的時候小雨欣就很不開心,因為她發現教室的牆壁上貼上自己熟悉的小動物,而是一些識字、識數的掛圖,一點沒有以前在幼兒園的教室漂亮。
分配座位的時候,雨欣不想和男孩子坐在一起,她大聲地哭喊著要和恬恬坐一起——那是她幼兒園的好朋友,媽媽告訴她恬恬在和她沒有在一個班了,要選擇一個新的同桌了,小雨欣對國小的討厭感覺又增加了一點。
還在上課,雨欣想要上廁所了,舉手告訴老師,老師點頭同意以後就讓雨欣自己去,雨欣傻眼了,自己從來沒有單獨上過廁所該怎麼辦啊。她一個在廁所裏急得手足無措,哇哇大哭,還正好路過的一個老師過來給她幫了忙。
晚上回到家,雨欣像以前一樣打開電視想要看卡通片,卻被媽媽叫到了書房問老師今天有沒有布置什麼功課,雨欣拿出學校發的家長聯係本,上麵寫有今天的功課內容,媽媽讓雨欣先完成功課再去看卡通,雨欣不情願地嘟起了嘴:“我一點也不喜歡國小,我要回幼兒園!”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雨欣接受不了生活的劇烈變化了,她過去習慣的生活模式突然之間全都改變了,孩子那麼小,家長又沒有事先給孩子做好過渡,孩子出現這樣的不適應的現象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孩子將接受什麼變化
——活動的主要內容變了。在幼兒園裏,孩子也會學習,但是主要是以遊戲的方式進行的,那個時候孩子的主要活動內容就是遊戲,但是現在,主要任務卻是在課堂上安靜地聽老師講課。這個過程比起遊戲要嚴肅得多,孩子要開始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完成學習的任務,還要為自己的學習成績負責,有了一些小小的負擔和壓力。
——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剛進入國小的孩子,會發現這裏的老師比幼兒園的老師更嚴厲了,雖然這些老師也會親切熱情地對待他們,但是畢竟國小的製度和幼兒園不同,孩子需要遵守的紀律規則更多,孩子會產生短暫的畏懼。在國小可能沒有孩子過去熟悉的小朋友,和其它的同學又沒有迅速地熟悉起來,又會感覺到孤獨。
——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更多了。在國小,老師的主要工作是負責傳授功課,不會再像在幼兒園的時候一樣把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吃飯、上廁所等都不會又老師手把手的關注,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考驗。
人在麵臨生活中的突變的時候,首先會產生的就是情緒的波動,孩子更是如此。
如何關懷孩子
——多花點心思注意孩子。法國思想家魯索在他的一本論述教育的著作《愛彌爾》中曾經寫道,愛彌爾要求她媽媽真正地看她一眼,媽媽照做了,她認真地注視了自己的孩子,就在這一瞬間,產生了真正感人的巨大力量。注意你的孩子,不需要花費你多少精力,孩子並不會在意時間的長短,而是到底有沒有真正地被你關注。需要時而給予孩子親切的注意,讓孩子感覺到你們對他的愛。隻有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愛時,才會產生力量。同時你也需要觀察孩子的睡眠和飲食是否正常,有沒有出現疲勞,別讓孩子因為疲勞對學習感到厭倦。
——避免出現傷害性地語言。正是適應期中的孩子,情緒波動大,也會很敏感,家長有時候可能因為在語氣中暴露自己的不快和氣惱而讓孩子產生更大的情緒波動。當孩子遲遲不能適應的時候,家長可能會對孩子的表現失去耐心,家長越是抱怨,孩子越是對自己的新生活沒有信心。
——提前讓孩子適應緊張生活,很多父母會在暑假的時候就讓孩子練習早起並在規定時間內收拾好個人衛生並吃完早餐,這是一個非常可取的辦法,讓孩子提前適應這種緊張,可以讓孩子更快地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