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6—12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5)(1 / 1)

第3章 6—12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5)

樂於聽孩子講他的趣事

孩子進了學校,就有了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交際圈子了,在學校裏發生的趣事,和朋友在一起的爭吵成了孩子生活的主要內容。他常常會把這些事情講給父母聽,並且很希望父母能和自己分享。父母應該很高興孩子願意和自己分享,如果孩子給你講他的趣事,你應該認真地傾聽。

樂懿是家裏唯一的孩子,因此也有什麼開心不開心的事情,也就特別喜歡說給父母聽。自從樂懿進來幼兒園,認識了一些小朋友,她每天在幼兒園裏的事情就成了家裏餐桌上的主要內容。剛開始父母還勉強在她說的時候應付幾句,時間長了父母對樂懿說的內容明顯得表現出沒什麼興趣了。

這天樂懿正在開心地給父母講班上來一位新同學,爸爸和媽媽卻在旁邊談論起了爸爸一位同事即將舉行的婚禮,等他們談論完畢,媽媽突然發現樂懿的眼睛裏全是淚水,委屈地看著自己。沒等媽媽開口,樂懿的眼淚已經流了出來,傷心不已,從此以後樂懿在家裏也就不愛說話了,性格也變得內項起來。樂懿的爸爸媽媽後來了解到,是孩子的傾訴欲望受到了打擊。

父母於是決定重新鼓勵孩子述說,吃飯的時候,他們會故意地問到樂懿在幼兒園有沒有發生什麼樣的事情,樂懿馬上就會開心地給父母說起自己和朋友之間故事,而父母也逐漸發現,每當他們認真傾聽孩子述說的時候,孩子都會有一種特別的快樂和自信。

傾聽的意義何在

在美國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廠是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有較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製度和養老金製度等,但工人們仍憤憤不平,生產狀況也很不理想。後來,由心理學專家專門對其進行了一項試驗,即用兩年時間,專家們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人次,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這一“談話試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霍桑工廠的產值大幅度提高。

傾訴是一個很好的發泄方式。孩子內心的苦悶若是無人知曉,隻會讓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心理學家們一直提倡合理地釋放心中的情緒,讓孩子大聲地說就是一種釋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惱,而且他們因為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稱為問題的問題都會成為他們承重的精神負擔。父母如果認真傾聽孩子,哪怕是對孩子的苦惱不能給予任何實際的幫助,至少也會在精神上讓孩子感覺父母是在支持自己鼓勵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在相反的立場。

如何傾聽孩子

——做出聽的姿勢

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傾聽,不要用手捂著嘴巴,兩手抱著胳膊,或翻看著書。這些舉動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障礙。你可以睜大眼睛看著說話的孩子,很自然地用眼睛來表達你的興趣和愉悅。

——要表現出對孩子的話感興趣。

孩子才說兩句,大人就不耐煩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別煩我!”這是最讓孩子掃興的事情。父母不應隻是關心他的冷暖、吃住,還要關心他感興趣的事。對孩子關心的話題產生了興趣,你同孩子談話的興趣便也具備了。

——使用表情傳達的意思。

保持微笑,並常常做出吃驚的樣子。孩子最愛吃驚,用大人的話是“大驚小怪”,他們希望看到大人對自己所說的事情表示出吃驚的表情。能把大人嚇住,說明自己很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