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6—12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4)(1 / 1)

第3章 6—12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4)

給孩子應付挫折的勇氣

家長總是渴望給孩子一個安寧的成長環境,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還是應該考慮到,孩子遲早會麵對一些風雨,他是否有這樣的準備嗎?他有勇氣迎接隨時可能到來的挫折嗎?

孩子遲早都是要麵對社會競爭的,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堅強,他讓孩子擁有堅強的心靈能夠抵禦任何挫折的襲擊。

創辦了華美印書館,協辦了中國基督教青年會,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的宋耀如先生常常在風雨交加的時候帶著孩子們在泥地中跑步,因為他知道孩子們將來投身革命,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和堅強的意誌,所以他讓孩子們從小打基礎,練骨架。在風雨裏他帶頭跑,孩子們緊緊跟著父親,有的孩子不小心在泥濘中跌倒了,卻迅速地爬起來再跑,無一肯落後……

正是這種嚴格的教育造就了曆史上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她們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譽為上個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女性。

讓孩子從挫折中學習

任何人在一生的經曆當中都會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打擊,家長要教會孩子的不是如何去逃避,而是一種樂觀積極的心態,讓孩子在麵臨挫折的時候能夠自如地調整自己的狀態,從挫折中學習到經驗,從而戰勝一切困難。

——對挫折情境采取寬容的態度,坦然麵對

挫折雖然確實常常讓人沮喪,但是卻是一個機會讓我們發現自己還不夠好。消除挫折感的方式之一就是用優越感來抵消,很多孩子都會用這一點,例如當他們發現自己跑得沒有同伴快的時候,很快就會在力氣方麵找到自己的優勢戰勝對方來獲得自信,這樣還算是積極的行動,也有的孩子會勤加練習,爭取以後超過對方,這也是麵對現實同時積極改進的舉措。可是也有的孩子他們要麼把自己和現實隔離起來回避問題的存在,從此不再和自己的同伴做任何比試,要麼就消極行動為自己跑得不夠快感到深深自卑,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方式,不懂得坦然麵對現實,家長應該給予正確的引導。

——了解自己

挫折容易讓孩子自卑,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越是自卑越會束縛自我,貶抑自我,結果讓自己更加毀了自己。孩子應該解自己的動機和目的,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對自己充滿自信,也應該對他人的優勢表示尊重。人隻要正確認識自己,沒有什麼是不可戰勝的。充分認識了自我才能發揮了最大潛力。

——消除挫折感

挫折感確實會讓人的積極性大受打擊。但是我們也可以讓用主觀努力將環境改變來消除這種感受。一個人在一次經驗中獲得的情緒感受是可以在另一次經驗中去化解的,隻要能夠把引起他挫敗的情景和另外的積極的情緒感受結合在一起,就能夠讓人抵消過去的挫敗感受。

——反向思維

很多人都經曆過很多失敗經驗,但是隻有一部分人能夠從中吸取教訓,不犯或少犯重複性的錯誤,於是這部分人最後都獲得了成功,能夠在挫敗中反向思維的人才會更好地走出挫折獲取成功。

培養孩子的勇氣

卡耐基說:“我寧願把自信和勇氣傳給我的子女,而不是留下百萬元的財產。”應付挫折除了需要孩子能夠認識挫折,也需要孩子擁有勇氣。

——支持孩子的冒險行為。對孩子的保護也要有節製,如果孩子有自己冒險的想法,當你能夠保證他的安全的時候,鼓勵孩子去嚐試。

——讓孩子表達自己。有些父母會說自己的孩子不善表達,關鍵是你給孩子表達的機會了嗎?多給孩子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如果孩子所的好,家長就應該大大地讚許,讓孩子找自信;如果孩子說得不夠好,鼓勵孩子多說幾次。

——學會欣賞孩子。喜歡孩子,欣賞欣賞孩子的作為,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加以讚揚和欣賞是使膽小怕事的孩子發展的一個有效方法。

——別刺傷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把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然後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的地方,這隻會讓孩子更自卑,更懦弱。

——要有耐心。孩子的變化可能是一點點進行的,隻要孩子比有進步,就不要急著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改變,性格的改變本來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