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一般常識及防治知識(1 / 3)

第一章、一般常識及防治知識

第1卷

1. 高血壓是一種綜合征

高血壓指體循環動脈血壓增高,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綜合征。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前者是以動脈血壓升高,尤其是舒張壓持續升高為特點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一般臨床所稱的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病),繼發於某種疾病而引起的高血壓,其血壓升高僅是一種症狀,稱為繼發性高血壓,又稱症狀性高血壓。

2005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根據血壓水平將高血壓定義為:

(1)正常血壓是指收縮壓小於12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80毫米汞柱。

(2)正常高值(高血壓前期)是指收縮壓在120~139毫米汞柱,舒張壓在80~89毫米汞柱。

(3)高血壓是指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等於90毫米汞柱。

(4)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90毫米汞柱。

高血壓不僅是血流動力學異常疾病,也是代謝紊亂綜合征。血壓上升的同時,還伴隨著其他許多代謝改變,如血糖升高、肥胖、血脂增高等。多種危險因素聯合在一起,可引起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壓患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還必須關注其他代謝方麵的改變。如果出現其他代謝問題,治療應與降壓同步進行。

2. 高血壓的6個症狀

(1)頭暈:頭暈為高血壓最多見的症狀。有些是一過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起立時出現,有些是持續性的。頭暈是患者的主要痛苦所在,其頭部有持續性的沉悶不適感,嚴重的妨礙思考,影響工作,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當出現高血壓危象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時,可出現與內耳眩暈症相類似的症狀。

(2)頭痛:頭痛亦是高血壓常見症狀,多為持續性鈍痛或搏動性脹痛,甚至有炸裂樣劇痛。常在早晨睡醒時發生,起床活動及飯後逐漸減輕。疼痛部位多在額部兩旁的太陽穴和後腦勺。

(3)煩躁、心悸、失眠:高血壓患者性情多較急躁,遇事敏感,易激動。心悸、失眠較常見,失眠多為入睡困難或早醒、睡眠不實、噩夢紛紜、易驚醒。這與大腦皮質功能紊亂及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有關。

(4)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早期多不明顯,但隨著病情發展而逐漸加重,因此頗令人苦惱,常成為促使患者就診的原因之一。表現為注意力容易分散,近期記憶減退,常很難記住近期的事情。

(5)肢體麻木:常見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膚如蟻行感,或項背肌肉緊張、酸痛。部分患者手指不靈活。一般經過適當治療後可以好轉,但若肢體麻木較頑固,持續時間長,而且固定出現於某一肢體,並伴有肢體乏力、抽筋、跳痛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6)出血:較少見。由於高血壓可致腦動脈硬化,使血管彈性減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見,其次是結膜出血、眼底出血、腦出血等。據統計,在大量鼻出血的患者中,約80%患高血壓。

3. 高血壓病患者應做的檢查

(1)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及X線胸片:確定高血壓患者心髒功能狀況,並判斷是否有心髒肥大、是否存在心肌損傷或合並冠心病等。

(2)眼底檢查:了解小動脈病損情況,以便對高血壓患者分級。例如視網膜小動脈普遍或局部狹窄表示小動脈中度受損;視網膜出血或滲血,或發生視盤水腫,表示血管損傷程度嚴重。總之,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能反映高血壓的嚴重程度及周身小血管病變的損傷程度,眼底檢查對臨床診斷、治療及評估預後都有幫助。

(3)尿常規檢查:了解有無早期腎損害,高血壓是否由腎疾病引起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等。若尿中有大量尿蛋白、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細胞,則應考慮慢性腎炎或腎盂腎炎所致的繼發性高血壓;若僅有少量尿蛋白、少量紅細胞,提示可能是原發性高血壓所致的腎功能損害;若發現尿糖偏高,則需進一步查血糖,以判斷是否患糖尿病。留取尿液標本時應使用清潔容器,取清晨第1次尿液並及時送檢;女性患者應避開月經期並留中段尿做尿液檢查。

(4)血液生化檢查:包括尿素氮、肌酐、電解質、血脂、血糖、血尿酸、血黏度等,幫助明確高血壓是否由腎疾病引起,判斷高血壓對腎的影響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險因素及合並症,如血脂異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5)其他檢查:腎及腎上腺B超檢查、心髒彩色多普勒超聲及血管多普勒超聲(頸動脈、腎動脈及腦動脈等)檢查。24小時動態血壓測定能記錄晝夜正常生活狀態的血壓,了解晝夜血壓節律,以便合理指導用藥時間、劑量。

4. 防治高血壓的“三高”“三低”及分級

(1)“三高”:①患病率高,據調查,每5個成年人就有1人患高血壓,全國高血壓患者約2億人。②致殘率高,我國每年由高血壓引起的腦卒中約150萬人,其中約40%不同程度致殘。③死亡率高,高血壓居心血管病死亡之首,每年約120萬人死於高血壓引起的並發症。

(2)“三低”:①知曉率低,僅占30.2%;②治療率低,僅占24.7%;③達標率低,僅在6.1%左右。

(3)按血壓升高程度分三級

1級(輕度):收縮壓140~159毫米汞柱,舒張壓90~99毫米汞柱。

2級(中度):收縮壓160~179毫米汞柱,舒張壓100~109毫米汞柱。

3級(重度):收縮壓≥180毫米汞柱,舒張壓≥110毫米汞柱。

這種分法不但可以讓人們了解血壓高低,也可作為用藥的參考。

5. 高血壓防治“四要四不要”

(1)要平穩降壓,不要讓血壓波動太大:血壓波動太大將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發生的危險。資料顯示,清晨醒來時是高血壓患者發生各種心血管意外的高峰時間段,如果這段時間的血壓控製不佳,造成血壓波動過大,會大大增加發生腦卒中的危險,甚至導致死亡。

(2)要堅持降壓,不要跟著感覺走:高血壓患者絕大多數需要終身治療,但很多人在認識上存在誤區。比如,在幾個療程治療後血壓平穩了就不再繼續服藥,以為病已經治好;有的人一看血壓正常了就停藥,擔心長期服藥有不良反應;還有一些人憑感覺服藥,以為不頭暈就是血壓不高,不測血壓就停藥。

堅持用藥才能平穩降壓。患者不妨選擇療效可靠、作用持久(1天服1次具有24小時降壓作用)且不易受其他藥物影響的長效降壓藥,如各類降壓藥的緩釋、控釋藥。服用長效降壓藥可以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更利於控製血壓。

(3)要適當運動,不要飲酒:高血壓患者首選快走運動,也可選擇慢跑、遊泳、騎自行車、扭秧歌、跳健身舞、跳繩、爬山等有氧運動。患者每天最好走3公裏,30分鍾走完(最好一次走完,兩三次走完也可以);每周最少運動5次;運動量達到中等量為好。

有人發現,少量飲酒可增加血液中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同時也會升高三酰甘油,還會部分抵消某些降壓藥物的作用。高血壓患者雖不必絕對忌酒,但是不應該長期少量飲酒,過量飲酒特別是飲烈性酒,可使血壓上升。不要低估嗜酒對身心健康的危害。

(4)要低脂低鹽:飲食宜低脂、低鹽。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要注意飲食,烹調時少用動物油,盡量用植物油;每日用油量應少於50克;忌吃油炸、油煎食品;健康人每日用鹽量5~6克,高血壓患者限製在3克以內;忌吃鹹肉、鹹菜、鹹蛋等食品。

忌過飽。老年高血壓患者消化功能減退,過飽易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胰腺炎、胃腸炎等疾病;過飽可使膈肌位置上移,影響心肺功能;過飽還會讓心腦供血相對減少,可能引發腦卒中。

6. 高血壓患者冬季保健的“五要五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