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痛風者可選用沙坦類藥物如氯沙坦,在降血壓的同時有明顯的降血尿酸作用,並可有效改善腎血流量,保護腎髒。
有前列腺肥大可選用唑嗪類藥物如特拉唑嗪(高特靈),能鬆弛尿道平滑肌,改善排尿症狀。
高血壓合並其他疾病宜選用的降壓藥及不宜選用藥物。
13. 長效降壓藥的優勢
幾分錢一片的降壓藥,大多是中短效藥物(作用時間短),而幾元錢一片的,則大多是作用時間能維持24小時的長效藥物。高血壓患者有條件的話,最好選擇長效藥物。這是因為與中短效藥物相比,長效藥物有四大優勢。
(1)服用簡便:一般情況下,長效藥1天隻需服用1次,而中短效降壓藥物每天需要服用2或3次。這個看起來很不起眼的優點,恰恰是最為實用的一點。很多人能做到每天吃1次藥,但不能堅持每天準時吃2次藥。
(2)血壓維持穩定:中短效降壓藥雖然能降血壓,但其服藥後的血壓,變異性很強(不夠平穩)。假設一個患者服藥前的收縮壓是180毫米汞柱,服用中短效降壓藥後,其血壓會在2小時內迅速下降(比如降至120毫米汞柱),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血壓會再度回升。這麼一來,患者一天內的血壓,每隔6~8小時就會像過山車一樣,先來個急速下降,接著又重新上升,然後再循環的高低起伏。
長效降壓藥的降壓作用則平穩得多。患者第1次服用一類長效降壓藥時,當天的血壓會有所下降,但可能隻下降4~5毫米汞柱(沒有下降到正常值範圍)。一般需要1~2周,長效藥才能達到穩定的降壓作用。堅持服藥1個月左右,長效藥就達到了它最佳的降壓作用。
別看長效降壓藥一開始“啟動”得慢,它可是在積累效應。一旦達到它的作用峰值,以後隻需堅持每天1片,患者的血壓就能像火車奔馳在平原上那樣,高低起伏都是輕微的。
(3)控製危險“晨峰”:絕大部分人的血壓,都會有“晨峰”現象,即在上午6~9點時,血壓升高達到高峰。因此大多數的腦卒中、心肌梗死都出現在這個時間段。所以,控製清晨血壓尤為重要。假定患者每天晚上9點睡覺,睡前服1次藥,到早上6點鍾起床時,降壓藥的藥效已過,患者的血壓又上升達高峰。
長效降壓藥則能1天24小時把血壓保持在理想水平,從而減少腦卒中和心肌梗死等事件的發生。
(4)不良反應少:長效降壓藥大多是在便宜的老藥基礎上研製出來的。在研製過程中,生產工藝的改進使藥物純度更高,這就能減少藥物的不良反應。
另外降壓藥有些不良反應物,與長短效製劑有關。比如中短效的地平類藥,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等,不少患者服用後,會出現頭暈、頭痛、下肢水腫等情況。而長效地平類藥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緩釋片等,由於降壓平穩,就較少出現這種不良反應。
14. 降壓藥早用早受益
有些高血壓患者,聽到醫生要給他開一些比較“好的”降壓藥時,往往會有抵觸情緒,一是覺得貴,二是害怕一開始就用比較好的降壓藥,會產生耐受性,以後再吃效果就不好了。其實,患者完全不必有這種顧慮,早用好的降壓藥,可以更早從治療中受益。
首先患者應該對什麼是“好藥”有個基本的認識。人們普遍認為所謂的貴藥就是“好藥”,其實這兩者之間不能劃等號。“好藥”在製作工藝、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等方麵做得較好,前期投入較大,因此價格一般比較高,但並不是越貴的藥就越好。
對於降壓藥而言,單純從降壓效果看,利尿降壓藥、洛爾類藥、地平類藥、普利類藥、沙坦類藥這五大類藥都是差不多的,長期服用都可以幫助患者把血壓降下來。但從保護患者的心腦腎等靶器官方麵而言,就有“好”和“壞”之分了。針對每個患者而言,何為“好藥”是不一樣的。
服用短效降壓藥會使體內血藥濃度頻繁出現波動,血壓也會隨之波動。血壓波動大對靶器官的危害更大。因此長效降壓藥在平緩降低全天血壓方麵相對於短效降壓藥而言就是“好藥”。
換句話說,“好藥”不僅是能把血壓降下來,更應該是24小時平穩降壓。如長效地平類藥氨氯地平(絡活喜),每天隻需服用1次,即可達到持久平穩降壓的效果,其藥效根據不同的個體更可長達三四十個小時,即使偶爾漏服1次,也不會對血壓造成太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