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特殊類型高血壓的用藥技巧(2 / 3)

(11)老年人各個髒器功能衰退和代謝緩慢,許多藥物在老年人體內的吸收、轉換及排泄等過程與青年人不一樣。據統計,成年期後每增加10歲,腎血流量減少10%。腎血流量的減少,使得腎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下降。若給予老年人同樣劑量的藥物,老年人會因腎對藥物清除率降低而使血中藥物濃度升高。另一方麵,老年人患高血壓時,多伴有腎小動脈硬化及纖維化,使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影響腎對藥物的清除作用。鑒於上述兩方麵原因,臨床醫生十分強調老年高血壓患者使用降壓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這樣既能避免藥物在體內蓄積,又能避免過快降壓而導致低血壓。同樣,在治療取得效果需要減藥時,也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減藥,若驟然減藥很可能引起血壓反跳而出現頭痛、頭暈及交感神經興奮等停藥綜合征。重者甚至導致高血壓腦病、腦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心絞痛的發生。

(12)老年人加壓反射遲鈍,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因此,服藥期間應經常監測立位血壓,慎用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的藥物,如唑嗪類藥等。

(13)根據高血壓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降壓藥。如老年高血壓患者腎排泄水鈉的功能降低,則利尿降壓藥及鈣拮抗劑有較好的效果,普利類藥及洛爾類藥對一般老年高血壓者則為次選藥物。腎功能正常者,宜選用噻嗪類利尿降壓藥,避免用作用強的利尿降壓藥(呋塞米等),因速尿易造成脫水、電解質紊亂和高尿酸血症等。一般老年人對利尿降壓藥較敏感,量宜小,並應常規補鉀。非噻嗪類利尿降壓藥吲達帕胺(壽比山)作用時間長、排鉀作用弱、不良反應少,尤其適宜於老年高血壓患者。但合並心絞痛或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高血壓者,可考慮首選選擇性洛爾類藥,如阿替洛爾、美托洛爾等。但應注意是否存在相應的禁忌證,如慢性氣管炎、哮喘、心功能不全、房室傳導阻滯以及病竇綜合征等。

(14)老年人容易出現抑鬱症,應慎用能通過血腦屏障的利舍平、甲基多巴、可樂定等降壓藥。

(15)情緒及環境因素。在老年人高血壓治療時,還應注意其他因素對老年人的影響,如親人去世、社會地位和個人經濟情況的改變等均會對老年人的思維和行為有所影響。老年人情緒最易波動,它是影響血壓的一個重要因素。例如,退休後往往有一種“無用”或“被社會拋棄”的失落感,會進一步加重老年人的悲觀情緒。因此治療老年高血壓時,應盡量減少或消除引起血壓波動的因素,如焦慮、生氣等。並應創造與建立適合老年人的環境和作息製度,適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和體育運動,這不但有利於高血壓治療,而且也能使晚年生活更充實,有利於延年益壽。

3. 老年人高血壓用藥要注意安全

目前,對老年人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存在著極大的盲目性,用藥濫、雜、亂等不科學行為十分普遍。

(1)多頭開藥。一般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同時伴有多種慢性疾病,他們四處求醫,在治療各種慢性疾患的同時多兼顧開一兩種降血壓藥,多數患者同時服用兩種以上降壓藥,有的多達十幾種,無形中加重了藥物的不良反應。

(2)重複用藥。不少降壓藥是一藥多名,甲醫生與乙醫生開的藥盡管藥名不同,但是同為一種藥,患者並不知曉,長期同時服用,等於加大了藥物劑量,從而加大了藥物的毒不良反應。

(3)擅自用藥。有的人認為“久病自成醫,憑著感覺自行增減降壓藥的種類和劑量,常常導致血壓驟然變化甚至引發反跳性高血壓及心絞痛等嚴重後果。

老年人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受高血壓性質、程度和伴隨疾病及自身的生理變化等諸多因素製約,切忌隨意和盲從。科學的態度是在指定的醫療單位定點就診,並隨身攜帶病曆,嚴格遵從醫囑。藥物選擇要充分考慮到藥物不良反應,在發揮降壓效果的同時要設法把藥物對機體的損害作用減低到最小程度。單藥使用一般宜采取階梯治療,逐步增量,逐漸降壓。老年人的血壓維持在比正常值高一點是合理的,隨意增減藥量,驟然升降血壓是很危險的。一般地說聯合用藥效果要好於單一用藥。但聯合用藥也應分階段進行,先單一用藥,再逐步增加品種聯合治療,以使藥效互相取長補短,同時使各單藥的不良反應相互抵消,從而獲得理想的降壓效果。

4.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用藥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指收縮壓大於或等於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小於90毫米汞柱)在老年人中非常多見。以往曾認為高血壓患者的心腦血管疾病(腦卒中及心肌梗死等)的危險主要與舒張壓升高有關,因而眾多治療高血壓的出發點都是針對降低舒張壓而進行的,忽視了收縮壓增高的風險,甚至導致了一種誤解,認為老年人的收縮壓增高是隨年齡增高的一種生理性改變。然而,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發現收縮期高血壓也是冠心病、腦卒中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對於老年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應當進行有效的降壓治療。大量臨床試驗證明,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降壓治療可使腦卒中事件下降33%,冠心病事件下降23%。單純收縮期高血壓的降壓標準是收縮壓降到160毫米汞柱以下,越接近正常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