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來回換藥:有不少患者不按照醫生的指導用藥,而是自作主張,換來換去,結果導致血壓大幅波動,長期得不到有效控製。究其原因有的是降壓心切,追求立竿見影,吃藥3天效果不明顯就換藥;有的是吃藥後有不良反應,害怕不良反應;也有的是受周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別人吃什麼藥自己也盲目跟著吃。其實任何藥治病都有一個過程,有的降壓藥如普利類藥作用比較溫和,從服藥到理想平穩控製血壓一般要1~2周的時間,在此期間不要來回換藥。有時候血壓控製不理想不一定是藥不對,也可能是劑量不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對藥物的品種和劑量進行調整,千萬不可自作主張來回換藥。
(15)超量服用:由於老年人的心腦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硬化,血管腔也相應變細,血流減少,因此一般主張選用小劑量、較緩和的降壓藥,並在l周內每日觀察藥後血壓變化的情況,最終選擇一個最佳有效的維持量。老年人血壓最好維持在160/90毫米汞柱左右,老年人降壓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好。有不少高血壓患者對較高的血壓已經適應,突然降得過低反而會引起不適,出現一些不良的症狀,導致重要髒器缺血和體位性低血壓,甚至發生腦血栓形成和心肌梗死。老年人用藥一般主張用長效藥,單一用藥。如果單一用藥血壓控製不好,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配伍,聯合采用不同作用機製的低劑量降壓藥物,使之優勢互補,增加降壓效果,但切忌自作主張過量用藥或把幾種降壓藥一起使用,這樣可能會導致血壓降得過低、過快而誘發心腦血管意外,同時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反而可能降低治療效果或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機會。
(16)懼怕舒張壓過低:老年高血壓的定義是年齡在60歲以上、血壓持續或3次以上非同日血壓收縮壓≥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張壓≥90毫米汞柱。除了年齡外,與普通成年人的高血壓定義沒有差別。不同的是,在老年患者中還有一種特有的高血壓,即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專指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的情況。
之所以有老年單純收縮期高血壓,是因為隨年齡的增長動脈血管彈性變差,舒張壓在60歲後緩慢下降,進而導致脈壓增大。對於這種情況,很多患者甚至醫生都會因為懼怕降壓的同時導致舒張壓過低,而聽任收縮壓高高在上,使降壓不達標。調查顯示,收縮壓是腦血管病和冠心病危險性的重要預測因子,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危害超過了舒張壓升高的影響。因此,如無禁忌證將“收縮壓控製在15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可進一步降低”才能更好地保護老年患者的靶器官。
另外,在臨床實踐中我們也發現,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降壓治療時,收縮壓相對下降幅度更大,從而使脈壓縮小。因此,合理服用降壓藥物通常可以控製收縮壓,並不一定會導致舒張壓過低甚至引起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此外,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有些患者會因為動脈彈性好轉反而舒張壓有所上升。
(17)不關注“立位血壓”:老年高血壓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血壓波動大,同時老年高血壓患者常伴有左心室肥厚、室性心律失常、冠狀動脈硬化以及顱內動脈硬化等疾患,血壓急劇波動時,可顯著增加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險。
另外直立性低血壓和血壓晝夜節律異常在老年患者也更常見。直立性低血壓的定義為:在改變體位為直立位的3分鍾內,收縮壓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同時伴有低灌注的症狀。美國同行對此的定義是:直立位收縮壓下降>10毫米汞柱伴有頭暈或者暈厥。在臨床中,兩個定義都可以參考。通常在老年收縮期高血壓者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應用利尿降壓藥、擴血管藥或精神類藥物者容易發生體位低血壓。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律異常表現為夜間血壓下降不足10%(非杓型)或超過20%(超杓型),前者發生率可高達60%以上。與年輕患者相比,老年人靶器官損害程度與血壓晝夜節律更為密切。
因此,在為老年患者治療高血壓的時候需要格外謹慎,在降壓治療時不僅要常規檢測坐位血壓,也要測量立位血壓評估降壓治療的體位效應,以避免直立性低血壓及過度降壓。如存在直立性低血壓時應根據立位血壓判斷血壓是否達標。針對老年患者血壓波動大的特點,動態血壓監測有助於了解波動情況,條件允許時可作為老年高血壓患者診斷與療效監測的常規檢查項目。
(18)一味強調“立竿見影”:由於老年高血壓患者本身的特點,以及大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情況,他們對於血壓波動的耐受能力都很有限,因此對於他們無論是藥物降壓治療還是減輕體重、增加運動量等非藥物治療,都不要強調“藥到病除、立竿見影”。
降壓藥應從小劑量開始,降壓速度不宜過快。由於患者常為多種疾病並存,多同時存在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或靶器官損害,因此選擇治療藥物也要慎之又慎,用藥後要密切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
需要注意的是,在臨床上有不少醫生和患者治病心切,選擇一種藥物治療幾天之後,看到血壓沒有達標,就認為這種藥物不適合,於是迅速換藥。其實,合理的老年患者降壓治療應該在4~8周內逐步將血壓控製到位,然後長期維持。因此使用降壓藥物短期內沒有達標並不意味著該藥對於這個患者無效,是否有效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再下結論。
(19)舒張壓高一點不必吃藥:有的患者認為,收縮壓不高,舒張壓稍微高一些不要緊的,不必吃藥。不要小看了舒張壓隻升高了那麼一點點,長期下去對心、腦、腎等靶器官都會有損傷。因此,中年人舒張壓在90毫米汞柱以上,就一定要用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