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高血壓合並症的用藥技巧(2 / 3)

根據目前心、腎功能情況,最好不用短效的普利類藥,如卡托普利,而改服用長效的,如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福辛普利(蒙諾)是腎、膽道雙通道排泄製劑,對腎有保護作用。用法:每天早晨1次,每次1片(10毫克)。

(2)沙坦類藥:這類藥物不但具有良好的降壓、防治心肌增厚、改善心力衰竭的作用,還有增加腎血流量,加速尿液、尿酸和尿鈉的排出量的作用。降壓作用平穩持久,對血糖、血脂無明顯影響,對心、腎、腦等器官均有保護作用,因此對於高血壓伴痛風或兼有心力衰竭者,療效尤佳。代表藥有氯沙坦(科素亞)、纈沙坦(代文)等。

(3)地平類藥:短效製劑中的硝苯地平,雖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應用時應特別注意,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有惡化的不良反應,但長效製劑如氨氯地平則例外。現已證明,絡活喜可安全地用於高血壓心力衰竭患者的降壓治療。而其他地平類藥均屬禁忌。長效地平類藥與小劑量長效普利類藥貝那普利2.5~5.0毫克聯合應用,不但能使降壓療效提高,且對腎保護作用加強,這樣有利於對高血壓伴心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至於複方降壓片、降壓飲等可以服用,但降壓效果均差。

(4)利尿降壓藥:利尿降壓藥多通過增加尿量排泄,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壓作用。其中速效類呋塞米和依他尼酸,中效噻嗪類的氫氯噻嗪,及低效類的氨苯蝶啶等及複方製劑都有升高血尿酸、增加腎尿酸鹽沉積等不良作用,所以痛風伴高血壓患者,盡量不用、嚴禁久用這些利尿降壓藥。

(5)洛爾類藥:這類藥中有些阻礙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作用較明顯,如普萘洛爾、納多洛爾等;有些藥影響尿酸作用極小,如美托洛爾等,一般不會使血尿酸升高。

5. 高血壓合並冠心病的主打藥

高血壓與冠心病的發生有著不少的共同點,在病理上也相互聯係,都是以血管的收縮、痙攣和硬化為基礎,因此,高血壓患者常常合並冠心病,冠心病患者中也有60%~70%伴有高血壓。按照全球高血壓聯盟的建議,普利類藥或沙坦類藥是高血壓的基礎性用藥。也就是說,發生於中老年人的原發性高血壓,應以普利類藥或沙坦類為第一選擇的藥物,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聯合其他降壓藥,構成二聯或三聯用藥,以促進血壓達標。

針對高血壓合並冠心病的降壓治療,就是在首選普利類藥或沙坦類藥的基礎上,加用一種兼具降壓和改善心血管的降壓藥構成二聯組合。這後一種降壓藥以地平類藥最為適宜,因為地平類藥既能降壓又能改善心肌血液供應,並且不良反應小,安全係數高。醫學專家重點推薦硝苯地平控釋片或緩釋片作為高血壓合並冠心病的首選地平類藥。

硝苯地平控釋片或緩釋片不僅具有較強的降壓和控製冠狀動脈痙攣作用,而且能夠更好地逆轉動脈硬化,延緩冠狀動脈鈣化的進程,長期應用可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的心絞痛發作率和心肌梗死發生率,並且能夠降低其他合並症,如腦血管病和糖尿病的發病率。所以,一旦確診為高血壓合並冠心病,患者最好將硝苯地平控釋片或緩釋片作為一線用藥,每日1次或2次,每次10毫克。

6. 高血壓合並心力衰竭如何用藥

(1)普利類藥:既能降壓又能有效地減少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發生,逆轉已經發生的左心室肥厚,改善心髒收縮和舒張功能,目前認為是治療高血壓伴心力衰竭的首選藥物,且需長期應用,除非有禁忌證或不能耐受。常用的有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等。應用時要注意防止突然過度地降低血壓,並密切注意電解質平衡及排尿量,尤其是尿量明顯減少引起的高鉀血症,另外,要根據腎功能不全的程度調整劑量。

(2)沙坦類藥:最近推薦應用的一類降壓藥,可逆轉心室重構,改善心功能。但目前沙坦類藥仍主要用於因咳嗽或血管性水腫而不能應用普利類藥者。常用的有氯沙坦、纈沙坦和厄貝沙坦等。

(3)洛爾類藥:適用於病情穩定、已無液體瀦留的全部心力衰竭患者。可糾正交感神經支配不均引起的室壁局部異常運動,恢複舒縮協調性,改善心肌充盈與順應性,抑製交感神經介導血管收縮、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釋放和繼發效應,降低心肌耗氧,減少細胞外重塑及心肌纖維化。對於合並冠心病的患者還可降低心肌耗氧,控製心絞痛發作。常用的有美托洛爾、比索洛爾以及卡維地洛等。

(4)利尿藥:可輕度降壓,是心力衰竭標準治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目的是控製心力衰竭患者的液體瀦留,減輕心髒負擔,並保證普利類藥、洛爾類藥的療效及減少其不良反應。一般用氫氯噻嗪,心力衰竭加重有體液瀦留時可選強利尿降壓藥如呋塞米,而螺內酯利尿作用較輕,因可改善心室重構,常與普利類藥聯合應用於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病死率和病殘率。

(5)地高辛:目前惟一被推薦應用於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長期治療的正性肌力藥,目的是改善症狀。由於地高辛不能降低病死率,故不主張用於單純舒張性心力衰竭和心功能Ⅰ級患者。

(6)地平類藥:一般不用於治療高血壓伴心力衰竭,但對高血壓引起早期左心室舒張功能減退及左心室肥厚有逆轉作用。對血壓難以控製或心絞痛反複發作者,可選用二氫吡啶類地平類藥氨氯地平或非洛地平緩釋片。

7. 高血壓合並腦卒中的用藥技巧

(1)缺血性腦卒中的血壓調控和藥物選擇:缺血性腦卒中約占腦卒中的85%。腦血栓發生6小時以後,梗死灶中心區域缺血壞死已難以恢複;但其周圍缺血區或水腫區,經過適當治療,其功能是可以恢複的,病理上稱“半暗帶”,是急性期搶救的重點。恢複的關鍵是及早改善供血、供氧、供能,維持適當的血壓。一般認為不應將血壓降得過低。有研究認為,血壓過高過低都會導致腦缺血損傷加重。既往有高血壓的患者,收縮壓維持在180毫米汞柱左右,舒張壓維持在100~105毫米汞柱較好;對既往沒有高血壓的患者,最好維持收縮壓在160~180毫米汞柱,舒張壓在90~100毫米汞柱。如收縮壓≥22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110毫米汞柱,特別是合並心肌缺血、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則應當降壓治療。可選用尼莫地平。

(2)出血性腦卒中的降壓策略:出血性腦卒中常有一個血壓先升後降的自然過程,早期血壓升高常是機體自我調節的表現,有利於腦灌注;如果急於降壓,勢必影響腦血供應,帶來更大的危險,甚至繼發腦梗死,影響腦、心、腎功能。一般認為,出血性腦卒中當血壓超過220/130毫米汞柱時,應進行緊急降壓治療。但降壓不宜太快,應使血壓逐步降至安全水平,即使血壓降低20%~25%。既往血壓正常者降至160~170/95~100毫米汞柱,既往血壓高者降至180~185/105~100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