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什麼是中國的醫學?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中醫。
中醫並不是一個簡單地地域概念,有的人簡單地認為中醫就是“在中國的這個地方的醫學和醫生”。事實上,中醫是一個龐雜的認知係統:對人體和疾病的一個認知係統。簡單地說,中醫理論其實就是一種很獨特的看法:一種如何看待人的生命和其所患疾病的看法。
我首先引用現代中國高等醫科大學通用課本中對中醫下的定義來解釋中醫這個概念:“中醫學是在中國古代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的影響和指導下,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不斷積累,反複總結而逐漸形成的具有獨特風格的傳統醫學科學,是中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具有數千年的悠久曆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曆史地凝結和反映了中華民族在特定發展階段的觀念形態,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保健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國和世界科學史上一顆罕見的明珠。”
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語言就是:不同時期的中醫是不相同的,它一直在發生著變化。但是從最古老的時候開始它就很有效,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
上麵用了很專業的語言來闡述中醫的概念。其實,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對中醫的感覺更多的是代表一個具體的人,或者是一些特別的治療方法或診斷思路。
這是很多人最直接和最樸素的感覺,但是要全麵的真切地了解中醫,我們必須從它的基礎理論開始了解。隻有先明白“中醫”這座大廈是由什麼構成的,才能明白它為何堅固!
我們和中醫基礎理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應該從中醫的四大經典開始。在春秋戰國到三國這段時間裏,中國大地上相續出現了幾本驚世之作,他們的名字是《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
這幾本傳世之作的出現具有劃時代地意義,因為四大經典標誌著中國醫學思維模式已經成形了。標誌著中醫學已經在四聲春雷的召喚中來到了神州大地。
上麵四本書,是中國醫學的根基,在以後的發展中,曆代醫家在運用這些經典的同時,又有很多新的創造,這讓中醫不斷的生長發育成熟。但尋根覓源,最根本的還是這四大經典。所以我帶領著大家走的,也還是幾千年前的那張地圖,隻是我們站的角度不一樣,可以看到一些特別的”風景”。
所以說四大經典的出現的時期也是中醫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理論體係的時期。在眾多的學說中,比較著名的包括:陰陽五行學說,髒腑經絡學說,病因病機,診法辯證,治則方藥。這些既是中醫的最基礎的觀點,也是我們需要特別體會的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