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逃離過程中傷亡慘重,好幾個人都命喪變異嶂螂的魔爪。彼得先是引開變異嶂螂,隨後又砸斷瓦斯管道,最後引起巨大的爆炸,消滅了大半的變異嶂螂。
但蘇姍在逃亡中卻意識到一個問題:這些變異嶂螂也許會通過地鐵逃往郊外,並在那裏建立它們的繁衍基地。所以眼下刻不容緩的是,殺死這一族群中唯一的雄性變異者,讓它們無法再繁殖下去。
接著,蘇姍在救護小男孩的時候,真的遭遇了雄性變異者。蘇姍成功地把它誘拐到正在運行的地鐵列車前―這一怪物被飛馳的列車碾壓成泥。
(變種DNA》是一部1997年的老片,但它所依據的原作則更為古老―它改編自美國科幻作家唐納德·沃爾海姆(Donald A.Wollheim, 1914-1990)創作於1942年的同名短篇科幻。盡管作品的時間久遠,但至今看起來仍讓我們感到驚心動魄。後來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別上映了該片的兩部續集,但評價卻不如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科幻作品的原名:mimic。這個詞作為動詞是“模仿.,的意思,作為名詞還特指‘能模仿人的動物”;而由此詞根所構造的mimicry,正是生物學上的“擬態”。
來自漢江的恐,飾
近些年來,韓國一直在致力於發展其文化事業,而且收效甚豐。隨著中韓文化交流的發展,我國引進的韓國文藝產品(尤其是影視作品)也越來越多。
在韓國的影視作品當中,科幻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按理說科幻本是地道的西方文化產物,對於中、 日、韓等亞洲國家來說都是舶來品。但韓國在發展其影視文化時,卻沒有忽視這一具有重要意義的外來產物,拍攝過很多優秀的科幻電影,比如(2009失去的記憶) ( 2002)等等。
(2009失去的記憶)屬於‘“架空曆史”式的科幻電影,假設當年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之事件與真實曆史發生出入,結果當代韓國變得麵目全非;於是有識之士開始回溯曆史,尋根問源。
而2007年3月6日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的(漢江怪物) (2006) ,則與前幾部影片不盡相同。這個故事有一個相當現實的背景,現實得就如同發生在此時此刻的我們身邊……
主要人物是極為普通的一家人:慈祥的老父親熙峰,開著一家小店鋪;長子康鬥,也是這個故事裏真正的主角,一個有點傻呼呼的黃頭發中年男子,平時顯得十分幼稚!次子南日,大學畢業尚未找到工作的韓國青年;小女南珠,射箭運動員,經常因為心理素質欠佳而與冠軍交肩錯過:最後還有賢秀,康鬥的女兒,熙峰的孫女,一個極為可愛的小姑娘。
這是漢江邊上的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家,老父親熙峰和長子康鬥經營著小店,為在江邊休憩的人送去飲料和烤魚。可是有一天,突然從江底冒出了一個基因突變的怪物!
碩大無比的巨型怪物介於魚類和爬行類之間,既像恐龍又像河馬。怪物衝上岸來到處亂竄,人們慌不擇路四散而逃。康鬥一把拉起賢秀,但回頭卻發現自己拉錯了人……結果康鬥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骨肉被怪物用尾巴卷走,帶入江底。
厄運沒有結束,所有與怪物有過
“親密接觸”的人都要被隔離,以防怪物身上的特異病毒擴散開來―在影片中這種病毒很像2003年的“非典”病毒,可見那次疫情對整個世界的影響。於是,曾與一名美國勇士並肩對付怪獸的康鬥被嚴格隔離起來。可就在醫院的隔離室裏,康鬥居然接到了賢秀打來的電話!
沒有人相信康鬥,都認為他精神出了問題,甚至懷疑病毒已侵入他的腦部。一家人隻好挺而走險,逃離醫院去尋找賢秀。
那個電話自然是真實的,原來賢秀被怪物叼到它的藏身地―一處下水道,以作為其食物儲備。在那裏還有幾個已經死去的人類獵物!
當怪物不在時,賢秀便從其他人屍體上尋找手機,同時照顧一個不幸被捉來的小男孩,並想盡一切方法伺機逃跑。
在尋找過程中,一家人也失散了:老父親熙峰被怪物襲擊而喪命:康鬥被重新抓回醫院;南日被上學時的師兄誘捕;南珠還是沒能射中怪獸……但在最後,他們終於再次團聚在了一起,並合力將怪獸消滅!
但令人極為遺憾的是,當康鬥從怪獸嘴裏拉出那兩個孩子時,隻有那名小男孩活了下來,賢秀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漢江怪物》的情節十分精彩,頗有好萊塢大片風範。這部原名(魅》的影片有許多值得誇耀的地方:耗資7000萬元;上映影院數最多(620家);韓國第一部在最短時間內達到1000萬觀看人次的影片;3天入場人數突破百萬,5天收回拍攝成本;在2006年韓國青龍獎上擊敗(王的男人),一舉獲得最佳電影獎等5項大獎;出口額累積高達6600萬美元,創韓國電影出口最高紀錄……
從觀看中可以看出,《漢江怪物》與前幾部科幻影片明顯不同,具備更多的韓國民族特色―所謂“民族特色”,並不是非要身穿古裝非要述說曆史不可,而是應該反映出當代韓國的民族風貌。其實那怪物製作得相當不錯(至少比中國一些電影要強),但導演還是沒有刻意鋪張它的動作鏡頭,也許他覺得自己的投資無論如何也玩不過好萊塢,也許他覺得應該更多地體現韓國的民族風貌。總之,導演沒有局限於單純營造恐怖氣氛和驚驚鏡頭,而是更多地從親情和社會角度出發,以動蕩而淩亂的鏡頭,在黑色幽默與恐怖形象中揭示出官僚體製與人情冷漠等社會現實,使影片在展現出好萊塢特效製作風範的同時也具備了細膩的情感與心理世界。
一直有一個感覺,韓國影片―包括愛情片、恐怖片和科幻片這些類型片在內―總是要反映社會問題;而且韓國電影工作者似乎很注重自己的文化傳統,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