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您為什麼是脂肪肝
肝髒的位置與結構
肝髒大部分位於右肋弓處,小部分位於左肋弓處,貼於膈的下方。因為肝髒有豐富的血液供應,所以肝髒呈紅褐色,質軟而脆。肝大部分為肋弓所覆蓋,正常時用手不易觸及。
肝髒為紅褐色,質軟而脆,呈楔形,右端圓鈍,左端扁薄,可分為上、下兩麵,前後兩緣,左右兩葉,成人肝髒重約1400克(男性1500克左右,女性1300克左右),占體重的1/50~1/30。
肝髒位於腹腔右上部並占據上腹的一部分,仰臥位時,肝髒的上界在右側鎖骨中線第5肋間,通過叩診便可發現其上界。一般情況下在上腹部觸摸不到肝髒下緣,但有少部分人肝髒位置下垂,則可於肋緣下觸及肝下緣。
在兒童期,肝髒位置較成人略低,肝下緣在右肋下1~2厘米處,少年期後,在右肋下不易觸及。肝髒的位置可隨體位及呼吸變化有一定改變,站位和吸氣時肝髒下移1~2厘米,而仰臥位和呼氣時則有所上升。
肝髒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
肝髒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具有分泌膽汁,參與糖、蛋白質、脂肪代謝,以及解毒和免疫等重要功能。
1.代謝功能
(1)糖的代謝:飲食中的澱粉和糖類消化後變成葡萄糖經腸道吸收,肝髒將它合成肝糖原儲存起來;當機體需要時,肝細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供機體利用。
(2)蛋白質代謝:肝髒是人體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酶蛋白及血漿蛋白的生成、維持及調節都要肝髒參與;氨基酸代謝如脫氨基反應、尿素合成及氨的處理均在肝髒內進行。
(3)脂肪代謝:脂肪的合成和分解、脂肪酸分解、酮體生成與氧化、膽固醇與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運輸等均在肝髒內進行。
(4)維生素代謝:許多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和維生素K的合成與儲存均與肝髒密切相關。肝髒明顯受損時會出現維生素代謝異常。
(5)激素代謝:肝髒參與激素的滅活,當肝功長期損害時可出現性激素失調。
2.膽汁生成和排泄 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膽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髒承擔。肝細胞製造、分泌的膽汁,經膽管輸送到膽囊,膽囊濃縮後排放入小腸,幫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3.解毒作用 人體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有害廢物及外來的毒物、毒素、藥物的代謝和分解產物,均在肝髒解毒。
4.免疫功能 肝髒是最大的網狀內皮細胞吞噬係統,它能通過吞噬、隔離和消除入侵和內生的各種抗原。
5.凝血功能 幾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髒製造,肝髒在人體凝血和抗凝兩個係統的動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肝功破壞的嚴重程度常與凝血障礙的程度相平行,臨床上常見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髒功能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除此之外,肝髒還參與人體血容量的調節,熱量的產生和水、電解質的調節。如肝髒損害時對鈉、鉀、鐵、磷等電解質調節失衡,常見的是水鈉在體內瀦留,引起水腫、腹腔積液等。
什麼是脂肪肝
生活中我們發現,許多自認為很健康的人走進“B超”室,捧出的報告單上卻是這樣的結論:“脂肪肝”。那麼,什麼是脂肪肝呢?如果因各種原因使肝髒脂肪代謝功能發生障礙,致使脂類物質代謝失調,脂肪在肝組織細胞內儲積,就會產生脂肪肝。也就是說脂肪肝實際上就是過量的脂肪在肝髒裏麵,脂肪在肝內合成增強,分解減弱,同時向肝外移出減少。當脂肪含量超過肝重的5%,或組織學上單位麵積中有1/ 3以上肝細胞脂肪變時,就被診斷為脂肪肝。不過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症狀,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並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可徹底治愈。
脂肪肝是健康的隱形殺手
目前,脂肪肝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有關統計資料顯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人群脂肪肝發病率較前幾年有明顯升高,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人群以及某些職業人群(如白領、高級知識分子、出租車司機等)中更是如此。然而,盡管發病率上升,媒體對脂肪肝也有大量報道,但是由於脂肪肝常常並無明顯症狀,因此,很多人對脂肪肝防治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臨床醫生也發現,臨床中的脂肪肝患者,他們大多數都是在健康體檢中,或因其他疾病就診時才被發現。由於臨床上對脂肪肝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人還認為得了脂肪肝沒什麼大礙。其實脂肪肝會使人免疫功能下降,而且脂肪肝是肝纖維化、肝硬化的前期階段,與肝炎、肝硬化、肝癌關係密切。
據歐美學者統計,脂肪肝的發病率約占總人口的10%;約50%的肥胖症患者和糖尿病患者及約57%的長期嗜酒者伴隨脂肪肝。臨床研究表明,在肥胖和糖尿病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中,10年內肝硬化和肝病相關死亡的發生率分別為20%和12%;酒精性脂肪肝的預後則更差,大約40%的酒精性脂肪肝合並酒精性肝炎,多數患者死於肝衰竭和肝硬化。脂肪肝現已成為挑戰人類健康的危險因素。
脂肪肝能引起什麼疾病
早期脂肪肝,肝功能正常,症狀也不明顯,隻是偶有口臭。但一旦脂肪侵入到肝細胞的細胞質裏去,患者轉氨酶就會增高,肝功能就會受到影響,並出現疲乏無力、食欲不佳等症狀,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形成下列疾病:
1.肝硬化和肝癌 脂肪肝長期得不到治療會引起肝細胞缺血壞死,從而誘發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等多種嚴重肝病。如果脂肪長期在肝內過度蓄積,就會造成被脂肪浸潤的肝細胞腫脹,其他肝細胞受壓迫,代謝受影響,而變形壞死;一旦肝髒纖維增生及假小葉形成,就成為肝硬化。據目前國內資料統計,脂肪肝纖維化發生率約為25%,近8%的患者最後發展為肝硬化。一旦發生肝硬化,其預後與門脈性肝硬化相同,即可出現腹腔積液,消化道靜脈曲張,消化道大出血。個別患者會發生脂肪栓塞,甚至出現急性重症肝炎或暴發性肝衰竭而危及生命。部分肝硬化患者會轉化為肝癌。臨床統計數字顯示,脂肪肝患者並發肝硬化、肝癌的幾率是正常人的150倍。同時,由於脂肪肝患者機體免疫力相對較低,感染甲、乙型肝炎的機會也明顯高於正常人。
2.胃腸消化功能下降 脂肪肝直接影響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導致消化不良、食欲減退、厭食,進食後常感到腹脹、惡心,脂類代謝障礙等。長期食欲缺乏,會使人精神不振,神經衰弱,皮膚幹枯,麵色暗淡,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
3.心腦血管疾病 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血脂、高膽固醇等狀態,血液黏稠度增大,血管壁黏膜變性,血管腔變小,血管失去原有的彈性,而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最終導致血管壁增厚變硬,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心髒因此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從而引發心髒缺血、心肌痙攣、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如果腦部血管供血不足或破裂則引起腦梗死、腦卒中。
4.視力退化 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眼之所以能視物,有賴於肝氣之疏泄和肝血的濡養。肝功能是否正常,常常在眼睛上有所反應。脂肪肝患者在視覺上常表現出:眼前突然一片黑,看不見周圍的物體,片刻後恢複;讀書時眼睛容易疲勞;看不清遠處的物體;眼睛幹澀;視力下降等。
5.維生素缺乏 科學研究證明,當肝髒負荷過重時,就會影響維生素B族的合成。而維生素B族的功能恰恰就是幫助機體正常代謝脂肪,當缺乏維生素B族時,脂肪通常會滲入到人體細胞裏,繼而會出現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等相關病症。
兒童同樣能患脂肪肝
談到成年人患脂肪肝,絕大多數人都可以理解,殊不知在脂肪肝的患者中,除了這些人以外,還有許多“另類”人群,這就是兒童脂肪肝患者,兒童患脂肪肝的情況並非罕見。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兒童脂肪肝發病率不斷增高,這主要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是有的女性從懷孕開始就無限製地加強自身的營養,導致熱量攝入過高,體重增加過快,使得寶寶在出生時就體重“超標”,造成體內脂肪水平較高;二是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喜歡吃麥當勞、肯德基等高熱量食物,喜歡喝果汁及可樂等高熱量飲料,同時體育活動減少,因此導致體重不斷增加,脂肪含量嚴重超標,過多的脂肪也在肝髒內積蓄起來,形成脂肪肝。對於兒童脂肪肝的預防和治療其實並不難,關鍵的一點是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講究營養均衡。平時膳食攝入要注意按照膳食營養金字塔的要求,以各種主食類為基礎,多吃蔬菜和水果,適當攝入一些優質蛋白質,例如瘦肉、奶製品和豆製品等,並控製油脂類食物的攝入量。另外還要注意加強體育鍛煉。隻要在這些方麵加以注意的話,就能夠有效地預防脂肪肝的發生,即使已經患有脂肪肝的兒童也很容易恢複正常。兒童脂肪肝,多是肥胖伴隨症狀。調查報告顯示,兒童中的肥胖率已經超過了45%,在這些肥胖兒童中,有30%~4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上脂肪肝後,這些孩子正常的血液供應、氧氣供應及自身代謝都會受到影響,造成正常肝細胞被擠壓變形,以及肝細胞大量充血水腫、炎症浸潤,肝細胞壞死,日久還會逐漸發展成為肝硬化。但需要說明的是,在很多情況下,兒童脂肪肝往往隻是肥胖症的伴隨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