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您為什麼是脂肪肝(3 / 3)

要重視脂肪肝的治療

近年來,脂肪肝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而且有漸趨年輕化的傾向。然而,人們對脂肪肝的認識尚存在許多誤區,而且隨著周圍人群脂肪肝檢出率的增高,大家對之已不以為然,總認為脂肪肝至多算是一種亞健康狀態,而不是真正的疾病,根本無需治療。那麼脂肪肝究竟要不要治療呢?近年來的大量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與生活行為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其理由有三:

一是至少2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而不是單純性脂肪肝,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現已明確為隱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前期病變,並且是導致肝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

二是即使是單純性脂肪肝,其肝髒功能比正常肝髒脆弱,較易受到藥物、工業毒物、乙醇、缺血以及病毒感染的傷害,從而導致其他類型肝病發生率增高。

三是對於超重和肥胖者而言,脂肪肝的出現可能提示“惡性肥胖”,因為這種人很容易發生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原發性高血壓,最終發生冠心病、腦卒中的概率也會顯著增加。

因此,無論是從肝病還是從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的角度看,脂肪肝都應盡快治療。即使是健康查體發現的無症狀性脂肪肝亦不能掉以輕心,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某外貿公司的王經理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10年前查體發現他有脂肪肝和轉氨酶輕度增高,除偶爾服用一些藥物外,平時根本不把脂肪肝當成一回事。雖然有醫生建議他要戒酒和減肥,而且要加緊治療,但王經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煙酒應酬仍是家常便飯,對積極的治療建議更是未加理睬,結果肥胖和脂肪肝程度越來越重。終因酒精脂肪性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急症入院,雖經積極搶救仍未能挽救生命。

脂肪肝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症狀,易被忽視。據統計,約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臨床上可以無症狀;有的僅有疲乏感,而多數脂肪肝患者較胖,故更難發現輕微的自覺症狀。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於體檢時偶然被發現。

中、重度脂肪肝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可有食欲減退、疲倦乏力、惡心、嘔吐、體重減輕、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肝髒輕度腫大可有觸痛、質地稍韌、邊緣鈍、表麵光滑,少數病人可有脾大和肝掌。當肝內脂肪沉積過多時,可使肝被膜膨脹、肝韌帶牽拉,而引起右上腹劇烈疼痛或壓痛、發熱、白細胞增多,易誤診為急腹症而行剖腹手術。

急性化學物品中毒、藥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其臨床表現多呈急性或亞急性重型肝炎(亞急性肝壞死)的表現。

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膚瘀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覺異常等末梢神經炎的改變。少數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齦出血、鼻出血等。

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腔積液和下肢水腫、電解質紊亂如低鈉、低鉀血症等。脂肪肝表現多樣,遇有診斷困難時,可做肝活檢確診。

有醫師依據B超顯示的血管相對密度判斷脂肪肝程度。輕度脂肪肝:肝血管湮沒;中度脂肪肝:肝血管反轉顯示與肝實質對比度明顯;重度脂肪肝:與肝實質形成明顯反差。

脂肪肝的危險信號有哪些

脂肪肝會給人帶來很多的症狀,但脂肪肝的危險信號有哪些呢?一是食欲缺乏、疲倦乏力、惡心、嘔吐。二是體重減輕、肝區或右上腹劇烈疼痛或壓痛、發熱、白細胞增多。三是突然的心絞痛發作,伴有惡心、嘔吐、多汗。四是頭暈、頭痛,尤其是頭痛為跳痛或後腦脹痛者。五是耳鳴,一側肢體、麵部或口唇四周麻木。六是呼吸困難、咳嗽、咯血、放射狀胸痛、昏厥等症狀。當肝內脂肪沉積過多時,可帶來肝硬化、腦血栓、肺栓塞等嚴重病變,嚴重的會發生突然死亡。因此,如果出現上述症狀,請立即就醫。

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為什麼異常

有人經常問為何脂肪肝病人肝功能異常?這是因為脂肪肝是多種原因引起的脂肪組織在肝細胞內堆積的一個綜合征。由於肝細胞內脂肪過度地堆積,引起肝細胞的代謝障礙,繼而損傷肝細胞,使肝細胞發生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表現為穀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輕度升高,但很少超過正常值的4倍。脂肪肝也可引起膽紅素和堿性磷酸酶的升高,隨著脂肪肝的好轉,轉氨酶、膽紅素及堿性磷酸酶也逐漸降至正常。

脂肪肝的臨床檢查診斷方法

脂肪肝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特別是B超和CT,但確切的診斷還是有賴於肝活檢。對於脂肪肝的診斷可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應根據B超、CT或MRI等影像學結果判斷是否有脂肪肝;其次根據實驗室檢查及肝活檢病理組織學檢查判斷是單純脂肪肝還是脂肪性肝炎;再者需要詳細詢問病史,有無飲酒、糖尿病、高血脂及藥物或毒物接觸史,體重如何,從而明確病因;最後脂肪肝的診斷應排除其他疾病,如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Wilson病(肝症狀核變性)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非均勻型脂肪肝還應與占位性病變相鑒別。

1.影像學診斷 影像學是診斷脂肪肝的重要而實用的手段。脂肪肝時B超檢查可見肝實質呈微細致密的強反射光點,深部組織回聲減弱;超聲波對重度脂肪肝的診斷率達95%;CT掃描示肝髒密度比其他髒器(如正常脾、血管)低下,一般認為其準確性優於B超。有專家對根據CT和B超判斷脂肪肝程度的準確性進行了比較,以CT值為標準的正確率為65.9%,而以B超為標準的正確率為93.1%。一般認為MRI對於脂肪肝的診斷價值較小,且價格昂貴,但其對於顯示腫瘤與血管,可能有助於鑒別診斷。

2.病史與實驗室檢查

(1)病史:脂肪肝無特異性症狀。約半數患者無明顯自覺症狀,部分患者有易疲勞、食欲降低、腹脹、肝區不適或隱痛、惡心、噯氣等症狀;患者可能有長期飲酒史或患有糖尿病、肥胖、營養不良及中毒性肝損傷等病史;部分患者可觸及腫大的肝,並可有輕度壓痛。

(2)實驗室檢查:可有血漿球蛋白變化,特別是α1、α2及β脂蛋白增高,血清穀氨酰轉移酶GGT、穀丙轉氨酸ALT、穀草轉氨酸AST活性輕度增高或正常。但這些均為非特異性的變化。

3.肝活檢診斷 獲取肝組織進行組織觀察,可對脂肪肝做出確診。肝組織病理學檢查對於明確診斷和判斷病變程度、了解病因、估計預後均十分重要。在組織學上將脂肪肝分為輕、中、重三級,脂肪變性的肝細胞輕度占30%~50%,中度占50%~75%,重度占75%以上。

急性脂肪肝和慢性脂肪肝

急性脂肪肝和慢性脂肪肝是根據臨床起病的緩急而分的。急性脂肪肝較少見,見於晚期妊娠,四環素、四氯化碳或黃磷等中毒,腦病脂肪肝綜合征等所致的小泡性脂肪肝,偶見於酒精性肝病。起病急驟,通常伴有明顯的肝功能障礙,嚴重病例可於數小時內死亡,有報道死亡率可達60%以上。但經過有效治療,病情也可在短期內迅速好轉,不留任何後遺症。

慢性脂肪肝較為常見,多表現為大泡性脂肪變性。病因甚多,常分為酗酒所致的酒精性脂肪肝和肥胖、糖尿病等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兩種。起病隱匿,臨床表現和肝功能損害常不明顯,肝功能僅輕度異常或正常,故常在健康體檢,或因膽石症、病毒性肝炎等進行B超檢查時發現。病程相對較長,一般呈良性經過,不至於危及生命,去除病因及合理治療可以逆轉不留後遺症。但也有部分患者進一步發展為肝纖維化及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