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必妥片
【組成】本品主要成分為紅曲等天然藥物,經現代科技精製而成。
【功效】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用於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及由此引起的頭暈、頭痛、胸悶、胸痛、肢體麻木、舌質紫暗或有斑點等症。
【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
東寶肝泰片
【組成】蛋氨酸、重酒石酸膽堿、維生素B12等9種藥物組成。
【功效】本品具有明顯的祛脂作用,尚有降血脂、降血壓,並可明顯改善肝病的消化係統症狀。主治脂肪肝、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病。
【用法】口服,每日3次,每次3片,2個月為1個療程。實驗亦證明,本品對肝硬化模型肝髒膠原蛋白的增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可用於脂肪肝肝硬化的治療。本品對上腹不適、厭食、腹脹、疼痛且伴有明顯的轉氨酶升高等肝功能改變,腹部呈肥胖並患有脂肪肝的病人亦有明顯療效。
血脂康膠囊
【組成】血脂康膠囊係以傳統的中醫藥理論為依據,運用現代生物技術研製而成的純天然中藥製劑。
【功效】本膠囊製劑富含膽固醇合成酶抑製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等有效物質,具有降低人體血清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動脈粥樣硬化指數等作用,並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穩定而綜合地調節異常血脂,對高脂血症、脂肪肝、冠心病,以及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用法】口服,早、晚飯後1次,每次2粒,或遵醫囑。
【注意】①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②長期服用應注意檢查肌酸磷酸激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③服用抗凝血藥物的病人,應適當調整抗凝血藥物的劑量。
龍膽瀉肝丸
【組成】龍膽草、柴胡、黃芩、梔子、澤瀉、關木通、車前子、當歸、地黃、甘草。
【功效】清肝膽,利濕熱。適用於肝膽濕熱,症見頭暈目赤、耳鳴耳聾、耳腫疼痛、脅痛口苦、尿赤澀痛。龍膽瀉肝丸對肝膽濕熱型脂肪肝患者尤為適宜。本品具有抗菌、消炎、解熱、利膽、護肝、降壓、降血脂、利尿等作用。
【用法】口服。水丸,每日2次,每次3~6克;蜜丸,每日2次,每次1~2丸;濃縮丸,每日2次,每次8克;衝劑,開水衝服,每日2次,每次6克;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支,10日為1個療程,或遵醫囑;片劑,每日3次,每次4~6片。從現有資料看,木通中毒劑量可造成腎小管損傷,重點為近曲小管,也包括遠曲小管和集合管,突出的表現在皮、髓交界部。這也是許多利尿藥物的藥理作用部位。木通的利尿藥理作用是否與其腎毒性密切相關,尚有待進一步了解。不論情況如何,鑒於木通的強烈腎毒性,在有腎髒病變的情況下應用木通利尿,需要十分慎重。木通急性中毒往往發展為慢性腎髒損害(慢性小管間質性腎炎)表明藥物成分具有“胞漿毒”的特征,長期滯留於細胞內帶來慢性損害。所以,龍膽瀉肝丸治療濕熱型性功能障礙,需要在醫生的嚴密指導下進行,不可私自亂用。
舒肝丸
【組成】川楝子、延胡索(醋製)、白芍(酒炒)、片薑黃、木香、沉香、豆蔻仁、厚樸(薑製)、陳皮、枳殼(炒)、朱砂等13味。
【功效】舒肝和胃,理氣止痛。用於肝鬱氣滯,胸脅脹滿,胃脘疼痛,嘈雜嘔吐,噯氣泛酸。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
【注意】孕婦慎用。
木香順氣丸
【組成】木香、砂仁、香附(醋製)、檳榔、甘草、陳皮等。
【功效】行氣化濕,健脾和胃。用於濕濁阻滯氣機所致的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惡心、噯氣納呆。
【用法】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
【注意】中氣不足、胃陰虧乏者忌用。孕婦慎服。忌食生冷油膩之物。
香砂枳術丸
【組成】木香、枳實(麩炒)、砂仁、白術(麩炒)。
【功效】健脾開胃,行氣消痞。適用於脾虛氣滯,脘腹痞悶,食欲缺乏,大便溏軟者,本藥劑對脾氣虛弱型脂肪肝患者尤為適宜。
【用法】每次10克,每日2次。
【注意】在服用食本丸期間,忌食生冷食物。
【說明】本成藥含揮發油,經動物實驗觀察具有促進腸胃蠕動、固腸止瀉、促進肝細胞恢複、降低膽固醇等作用。經臨床實踐觀察,本成藥對脂肪肝脾氣虛弱兼肝鬱氣滯的患者有較好的療效。
絞股藍總苷片
【組成】絞股藍總苷片是陝西安康藥用植物開發研究所,研製的第一個國家級Ⅱ類新藥,為絞股藍全草中提取的多種人參皂苷及絞股藍總苷。
【功效】降血脂,養心健脾,益氣和血,化痰祛瘀。適用於高脂血症,見有心悸氣短、胸悶、肢麻、眩暈頭痛、健忘耳鳴、自汗乏力或脘腹脹滿等痰瘀交阻、心脾氣虛,肝鬱氣滯者。
【用法】片劑,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膠囊,每次2~3粒,每日3次或遵醫囑,溫開水送下。用於高脂蛋白血症時,需連用3個月,血脂降至正常後,再連用2個月以上,以鞏固療效。
香砂六君子丸
【組成】木香、砂仁、黨參、白術、茯苓、甘草、半夏、陳皮。
【功效】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適合於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炎所致的胸脘脹悶,嘔吐泄瀉。
【用法】口服。每次6~9克,每日2~3次。香砂六君子丸具有健脾和胃、增強機體免疫力、止酸、祛痰等功能,在臨床應用中,香砂六君子丸對脂肪肝有較好的治療功效。有學者在《時方新用》中,以丸改湯加減,即太子參12克,蒼術12克,赤芍12克,白蔻仁(後下)10克,砂仁(後下)10克,山梔子10克,雞骨草30克,半枝蓮30克,澤瀉20克,土茯苓20克。每日1劑,水煎服。治療本病1例,隨症加減連服14劑病告痊愈。此外,經臨床驗證,本品隨證加味,可用於胃扭轉等伴有脾虛肝鬱者,且對脂肪肝脾氣虛弱兼有肝鬱氣滯的患者,有較好的療效。